1 / 2
文档名称:

我心中的《道德经.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心中的《道德经.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16/8/9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心中的《道德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心中的《道德经》“万事开头难”,初读《道德经》时,总觉得这本书枯燥,乏味,但后来, 越读越发现这里面文约意丰, 字字珠玑, 句句精辟,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日,读这本书,显得更有现实的意义。上善若水,不争无忧水是万物之源, 老子认为水至善, 因为他甘心居下, 谦卑自处, 一直在以各种方式滋润着万物,它柔韧无比,却又坚强有力。在齐国时期,有一宰相名晏婴,他为人刚正不阿,但他去世的早,在他去世之后,弦章是唯一一个与他有不争之德,不与人同流合污之臣,弦章就像水一样,内心沉静,择善而从,所谓“夫而不争,故无忧”。无论在哪儿,“枪打出头鸟”这个理由总是适用,可见,做人做事,应该“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含德之厚,于与赤子“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物壮则老,物极必反,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我们常说人要积极进取, 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发挥所存在的价值, 而我们需要把握的便是中间的那些过程, 适度而行, 适可为止,遵循规律,才不至于让自己功亏一篑。“大人者, 不失其志赤子之心者也”孔子都能虚心的向小孩子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 我们又有什么不可呢?神明保佑含德之人, 若父母之于赤子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在韩信还未帮助刘邦打天下时, 他只是一个为解决温饱而不得不去湖边钓鱼的穷孩子,当时河边有些妇女在洗衣服做工,其中有一个老婆婆, 他同情韩信, 便不断救济韩信, 给他饭吃, 尽管她也生活的很困难。后来, 韩信受到刘邦重用, 收获了名与利,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个老婆婆, 虽然找不到他了,但却为老婆婆立了一块石碑作为纪念。“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圣人无心之德,但施而不徒报,我们对待人与事,应怀着一颗善良与感恩的心,知恩图报,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也不忘帮助别人。善解人意,博爱大众,这些往往就是圣人与庸人的区别所在。苏轼说过:“有味是清欢。”人生有如各味的饮料, 有人喜甜, 有人偏爱又苦又甜, 也有人选择的是矿泉水, 我想人生最初就是一杯清水, 在岁月变迁之后, 总会变那么点儿味儿, 但一个人天生的品性, 并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在根本上改变,水还是水, 《道德经》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指导教师:李申磊评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