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非遗文化进校园.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非遗文化进校园.doc

上传人:w8888u 2022/1/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非遗文化进校园.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非遗文化进校园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非遗文化课程重要内容是以学习美育为主,学生可以通过美术课程了解非遗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气息。非遗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不但能丰富小学美术的课程内容,还能传承地域文化。本文以教学内容为主导,重点论述非遗文化进校园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
  【关键词】非遗文化;小学美术;高凝油
  一、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的展开可以不断创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为平台,请非遗传承人为我们传授知识与技法,开展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示活动。结合课程安排,让学生通过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的了解非遗文化的精髓所在。
  二、非遗文化融入小学
  (一)非遗文化资源的需要
  我们需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也要把非遗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艺术气息。如何把非遗文化运用到美术课程中,将其巧妙的转化为教学的资源,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非遗文化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更加强调学科美术知识和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整合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多元化为手段,形成互动、自主发展的学习过程。美术课程的突破点是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以小学美术教学“美育”的特质决定生活化、趣味化的非遗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二)美术课程的教育使命
  美术课程不仅能够融合多种学科,而且还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取更多的知识。美术课程也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它肩负着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
  (三)体现非遗文化课程的重要性
  非遗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特征。“校本课程”概念是赵跃庆教授提出的,“课本课程是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因美术属于小学科,这一任务往往由个别或部分教师来承担”。
  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要以校为本,因地制宜,以地域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艺术特色为主,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活动,推进美术教学地域文化性课程纲要的个性化,活跃美术教学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理念。
  三、非遗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途径
  (一)高凝油的开发与研制
  高凝油做出的油塑工艺品不怕火,受温度控制。沈陽采油厂出产的高凝油是世界上唯一能用来做雕塑的原油,稀有的油塑工艺品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上世纪80年代,我们看到通过特殊方式从地下开采上来的又黑又亮、热气腾腾的原油,在恒温状态下变成了坚硬的油块,于是有人突发奇想——能否在油块上制作艺术品?建议被采纳后,便由当时的几名做木型工作的员工初步尝试雕琢。
  (二)以高凝油为题材进行设计
  1987年春,第一件高凝油工艺品“熊猫”问世,立刻引起轰动。原油能制成如此精美的工艺品实属国内外首创。当时的石油部部长王涛高度评价了油塑工艺品,当王涛部长把油塑“熊猫”赠送给来访的缅甸能源部长吴盛吞时,来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