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docx

上传人:cjl201702 2022/1/8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
一、引言
非正规金融是一种因未得到现有金融政策和法律支撑而游
离于现有金融体制和制度安排之外的具有强烈的市场化、自由
化、隐形化色彩的体制外金融活动。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非
正规金融的存在有利于缓解农村资本形成不足的问题,推动农村
经济增长。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并存是发展中国家乃至美、日
等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同样存在典型的“金
融二元结构”。
近几年,致力于重新解释和探究非正规金融现象已经成为发
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以及契约理论的重要内容。
一是研究非正规金融现象产生的体制性根源和内生性。非正规金
融的产生和发展是现有正规金融制度滞后于现实和潜在需求的
客观产物,非正规金融是对转轨经济中政策扭曲和金融抑制的理
性回应。Stiglitz和Weiss的均衡信贷配给模型为我们从信息
经济学角度理解非正规金融形成的内生性提供了理论框架。二是
运用博弈论和契约理论等分析工具考察非正规金融交易契约的
治理机制。林毅夫、孙希芳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事先的逆向
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问题是非正规金融广泛存在的根本性原
因,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的不健全只是强化因素。史晋川等对非
正规金融的兴起和发展给出了一个博弈论解释,即非正规金融现
象实质上是各种利益制衡的结果,是政府部门、原有金融机构以
及各种经济成分及企业家、社会公众相互博弈选择的结果,其背
后体现的仍是人的自利动机和来自各方面的约束条件的不断冲
突与融合的过程。三是考察了非正规金融交易的市场特征和利率
形成机制。
国内外对非正规金融制度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研究
不多,且大都从诱致性制度变迁出发,忽视了政府强制性制度变
迁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我国农村非正
规金融的形成与发展是农村金融制度不均衡的必然产物,这种非
均衡性主要表现为正规金融制度的功能性缺失以及政府长期的
金融抑制政策。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是产生农村金融缺口的根
源,金融缺口则产生了获利机会,这为非正规金融(相对于正规
金融制度,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型的制度安排)的产生提供了市
场空间,为金融制度创新提供了激励,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
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
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
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
二、农村金融缺口、金融抑制与非正规金融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正
规金融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多元化的需要,农村金
融缺口不断增大,在市场期望和需求催生下,20世纪80年代中
后期,以农村民间金融及合作基金会为代表的农村非正规金融迅
速崛起,为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众多调查研究表明,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非常
普遍。《发展中国家的非正规金融市场》(Monti-el,Richard
Agenor等,1994)一书中估计,中国的非正规金融占贷款总量的
33%〜67%。KelleeTsai认为我国乡村非正规信贷约占正规信
贷总量的25%,非正规金融交易参与率占总人口的20%左右。
WAD勺研究报告也指出,中国农民的信贷需求主要依赖于非正规
金融,其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贷款的规模大约相当于来自正规金融
机构的四倍。据陈锡文研究,,大约只
有15%左右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85%左右的农户要获得
贷款基本上都是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温铁军对我国东中西15
个省24个县41个村的调查发现,民间借贷发生率高达95%。
何广文等的调查也发现农户贷款中来自民间借贷的比重高达
75%;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调查显示,2000年每个农户累
%,私人借款中有息借款
%。
尽管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组织形式、发展规模等存在着明
显的地区差异,各种统计口径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也不太一致,但
我国非正规金融的普遍性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很大程度上却隐含
着农村正规金融的严重缺失。究其原因,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
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政府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
(一)农村正规金融的功能性缺失
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是导致农村金融缺口的直接原因。与农
村经济相对应,农村金融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农业基础设施投
资多属长期性投资;农业金融短期信用对象是众多小农户或农作
物,贷款额度小、种类多,而且业务对象分散,地域分布广;农
业生产规模效益小,平均利润率低;农业金融资金周转时间长,
风险高,资金运用缺乏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