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摘要:通过“指导学生研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强化跟踪训练――提高自我反馈”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会“研读”、会“动手”、会“运用”、会“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读;探究;训练;反馈文章编号: 1008-0546 ( 2016 ) 01-0076-0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doi : .1008-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 是体现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场所, 课堂教学中必须创建一种既发挥教师教学指导作用, 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以此为主要思想, 经过多年不断探索, 我总结出“指导学生研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强化跟踪训练――提高自我反馈”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一、指导学生研读指导学生研读是教师指导学生研究和自读课本及相关学习资料, 它能将学生阅读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指导”与学生“研究”成为一体是关键。化学课堂教学首要条件是“有的放矢”,而“研读”是必须准备过程。在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发挥研读的权利, 可使学生居于学习主体地位。研读课本和学习资料所提供信息, 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兴趣, 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过研读, 学生可明确学习目的、找出重点、难点, 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组织学生研读, 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整合知识能力, 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研读。 1. 选择研读开始尝试可选择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易由原有知识迁移而来的化学性质和物质运用等知识学习, 可给出研读内容的框架, 使学生有针对性完成研读任务。例如, 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结合学生实际, 选择有得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研读。给出内容框架: 从得失氧研读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研读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化合价――从化合价角度迁移研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时间以 5 分钟左右为宜。 2. 重点研读随着研读能力的提高,可选择重要的理论知识和重点掌握的化学知识, 可设计出研读要求和思考题, 让学生自主完成。例如高一氯气性质教学,可设计如下要求: 氯气的化学性质①从氯原子结构分析氯气化学性质②与金属反应:Ⅰ. 与金属钠、铜反应的方程式和现象、产物溶于水后颜色; Ⅱ. 铁与氯气反应方程式及化合价变化特点。③与水反应: Ⅰ. 反应特点及方程式; Ⅱ. 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成分及对应性质; Ⅲ. 次氯酸的漂白性、不稳定性、极弱酸性。④与碱反应: 可由氯气与水反应联系到氯气与碱反应、氯气制漂白粉、漂白粉久置空气失效反应特点及方程式。时间以 8 分钟左右为宜。 3. 整体研读待时机成熟后, 可选择整节内容供学生研读, 给出研读内容知识纲要, 设计综合性思考题结合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生学习时间紧张程度, 也可安排课前研读,研读时间以 10 分钟左右为宜。高二教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设计如下研读纲要: ①化学反应中化学键变化及实质――气体反应中分子分类――活化分子碰撞分类――化学反应发生的充要条件; 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探究――分类归纳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质探究: 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变化分析; ③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