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掘港镇环镇小学 李雪梅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55-56页例1、“练一练”,第58页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并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说明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应用,并能应用交换律验算加法计算,初步体会加法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精品文档请下载)
2.使学生经历观察、举例、综合和概括等活动,体会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积累归纳推理的数学活动经历,开展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才能,培养学生的符号感.(精品文档请下载)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独立考虑的探究问题的的意识和习惯。(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重点: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加法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玩一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方,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如今开场: “你们”(生:们你)啊?什么意思?想“蒙”老师呀?那可不行。开个玩笑,不过学习可千万不能蒙人,对吧?好,接着来,声音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
2.提出问题。
  谈话:最近大课间活动,同学们锻炼的热情可高了,我们一起去操场看看吧!体育活动场上有28个男生在跳绳, 17个女生在跳绳, 23个女生在踢毽子。 (精品文档请下载)
提问:根据老师给你们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女生有多少人?
(3)跳绳的比踢毽子的多几人?
(4)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5)跳绳的男生比跳绳的女生多多少人?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 “女生有多少人?”和“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两个问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探究规律,形成方法。
  1.探究加法交换律,形成方法.
(1)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提问:谁能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生1: 28+17=45(人)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生2: 17+28=45(人)
  师:对了,,它们之间是相等的。那么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等号 
师:答复得非常正确,它们之间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刚刚有同学提出“女生有多少人”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1: 17+23=40(人)
生2: 23+17=40(人)
  师:对了,这两个式子都可以算出女生一共有40人,这两道算式的得数也是一样,我们也可以用“=”把这两个式子连接起来。(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通过刚刚同学们的积极考虑计算,我们算出了:跳绳的一共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