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谈插图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ocx

格式:docx   大小:9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插图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1/9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插图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插图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页页附插图,课课有图示。利用好这些形象生动的图片,能提高学****效率,加深印象。本文就以这些形象生动的插图为实例,讨论了插图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插图;教学策略
中华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意境深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他们格式工整,内涵丰富,在字字珠玑中表情达意。在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意在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插图让学生在品诗意、吾诗情的基础上领略诗词之美。
一、以画入诗——***
诗歌和绘画是两种相通的艺术形式,前者语言精炼,往往简单简单单的几个字,一两句诗就能勾勒出场景或意境;后者形神兼具,通过线条与色彩构建意境深远的世界。古诗所配插图渺渺几笔绘出了一副意境深远、富含哲理的画面,可以成为我们教学良好的导入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象力,进而以画入诗,令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敕勒歌》描绘了天地苍茫,天人合一的意境,勾勒出了辽阔的敕勒大平原上天地相连,水草丰盛,牛羊肥美的草原全景图。全诗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传递了游牧民族心怀天地,豪迈奔放的民族气质。诗中“天苍苍,野茫茫” 把天空的青苍翠蓝和草原的无边无际描绘得如画卷般壮美。有的教师,忽视插图,直接向学生阐释诗中辽阔的意境,破坏了诗词的意境美,令学生不胜其解。反之,在上课前,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插图,体会“天苍苍,野茫茫”的天地辽阔,“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丰收喜悦。继而,教师不妨紧扣诗图共有的意象引学生探究想象画面。观图读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在这样的画面中人的心境是怎样的?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结合插图可以看到在碧草蓝天的敕勒川下,微风********碧草起伏俯仰间,有一群群牛羊时隐时现,就像点缀在绿地毯上的苍石。放羊的人儿跨马而立,满身欢喜。
以画入诗凸显了古诗诗情画意的特点,将无形的诗化作具象的图,再配合反复的诵读理解,学生对诗境、诗情会有更加独特的体会,真正达到***的作用。
二、读诗赏画——品词
《西清诗话》中云:“丹青、吟咏,妙处相资”。“相资”两字道尽了诗画互补、相得益彰的妙用。凸显了诗画艺术的统一和谐美。古诗教学时,在充分朗读诗歌基础上利用插图唤醒学生想象,将诗歌与绘画结合起来,令学生在读诗赏画中激荡诗情,品味诗人的遣词造句。
《》中词人匠心独具,将茅檐、青草、小溪几个毫无关联的意象巧妙组合,连同翁媪相媚好,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拍摄了一段怡然恬静的乡村家庭生活影像。品词处读诗赏画,将“茅檐低小”这样离城市学生非常陌生的事物通过观察插图,
“褐色的屋檐上铺满了茅草,略微探出头”来理解,“相媚好”的表现又是什么样呢?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同样借助于插图,让学生细致观察插图“白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坐在门口闲聊,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翁媪”是如何借着酒意“相媚好”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中“离离”这两个字的赏析,同样可以借助教材插图,在学生读完“离离原上草”后观察插图,描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