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太阴阳明论电子教案.ppt

格式:ppt   大小:36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太阴阳明论电子教案.ppt

上传人:nnyoung 2022/1/9 文件大小:3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太阴阳明论电子教案.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素问·太阴阳明论
篇解:本篇为《内经》论太阴脾和阳明胃的专篇。
【原文】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藏则满闭塞,下为飱泄,久为肠澼。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一、脾与胃生病不同的机制
1、阴阳异位 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
足太阴脾经主内,足阳明胃经主外 。
2、虚实逆从不同
“更虚更实,更逆更从。”
三、病邪伤人,同气相求
不同性质的邪气,对人体部位的侵犯有一种趋向性。这种趋向性表现为以类相从、同气相求的规律。
病因中六***属阳,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属阴;脏腑中六腑属阳,五脏属阴;经脉中阳脉属阳,阴经属阴。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可见,属阳的邪气,多侵犯属阳的部位,而属阴的邪气,则多侵犯属阴的部位。由于阳阴属性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因此外感或内伤之邪还有阴阳之别,其所伤部位也各不相同, 如“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原文】
帝曰: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岐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大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四、脾为胃行其津液
含义:脾通过经脉输布胃中的水谷精微。
理论依据:脾与胃与膜相连,经脉络属。
足太阴为胃输布精微至太阴、少阴、厥阴。(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
足阳明胃依赖脾气输布精微至太阳、少阳、阳明。(亦为之行气于三阳)
五脏六府通过脾经从阳明胃禀受水谷精气。(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
帝曰: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岐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五、脾病四肢不用
理论依据:四肢依赖脾气,才能从胃禀受水谷精气,筋骨劲强,肌肉满壮,若“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四肢失养而不用。
临证意义:临床上,痿证多可从脾胃治疗。尽管致痿原因多端,涉及脏腑广泛,然而依临床所见,由脾胃所致痿证的比例较大,而且,各种痿证后期均会涉及脾胃,出现脾胃虚损之证。因此,重视脾胃在治痿中的地位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大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六、脾不主时
含义:脾寄旺于四季各十八日,不独主时令。
依据:脾在五行属土,治中央,土为万物之母,常以四时长四脏。
理论意义:无论是脾不主时,还是脾主长夏,都反映了重视脾胃功能的思想,成为“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