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功夫茶的茶具
第1页,本讲稿共19页
功夫茶的茶具
包括炉子,是红泥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鼓身"的圆罐组成。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
第2页,本讲稿共19页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第3页,本讲稿共19页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第4页,本讲稿共19页
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等,而凤凰茶和水仙,绿底金边,可借产量少,所以冲泡功功夫茶采用的一般是铁观音。
乌龙茶制作工艺也较复杂,所以全国至今还只是福建和潮汕两地能制。只有乌龙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第5页,本讲稿共19页
功夫茶制作步骤
第6页,本讲稿共19页
步骤一:
嘘寒问暖(湿壶): 俗称“湿壶”,将初沸水注入空壶,以提高壶温便于冲泡。
第7页,本讲稿共19页
步骤二
素瓷生烟(烫杯): 品工夫茶讲究热饮,烫杯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在宾客面前湿壶烫杯还寓意对宾客的敬重,营造温馨这氛围。(取茶罐,茶荷等)
第8页,本讲稿共19页
步骤三
倾心桃源(置茶于壶内): 俗称“纳茶”,即将茶叶投入茶壶,取样要准确,量多则过浓,量少则偏淡
第9页,本讲稿共19页
步骤四
悬壶高冲(提壶,注沸水于壶)通常下茶量以茶水比1:22为宜。
第10页,本讲稿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