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观察,处理及早期干预
洋地黄类药物是心内科的常用药,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首选,
在临床应用中,因药物的有效量与中毒量之间范围狭小,个体耐
受性不同,及其他许多因素均可影响患者对洋地黄的耐受量,有
些因素还可改变洋地黄在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观察,处理及早期干预
洋地黄类药物是心内科的常用药,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首选,
在临床应用中,因药物的有效量与中毒量之间范围狭小,个体耐
受性不同,及其他许多因素均可影响患者对洋地黄的耐受量,有
些因素还可改变洋地黄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而引起蓄
积中毒。常用的药物有地高辛(digoxin)、洋地黄毒甙
(digitoxin)、西地兰(毛花甙C,cedilanid)、毒毛旋花子
甙K(strophanthinK)、甲基地高辛(metildigxin)等。上述
强心甙的药理作用与毒性类似,治疗量均与中毒量十分相近。一
般洋地黄化时即达中毒量的60%,有蓄积作用的药物则更易发
生中毒,临床中因洋地黄中毒致死者亦非罕见,因此早期发现此
类药物中毒并有效的纠正,显得极为重要。
中毒的临床表现:
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较早期的洋地黄中毒表现,常
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其中食欲下降出现较早,并
可同时伴有腹泻。在运用洋地黄的病人中出现了上述症状,需警
惕是否出现了洋地黄中毒,并及时加以判断。通常判断这些症状
是否为洋地黄中毒所引较为困难,需认真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
化,排除其它可能的原因,如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
胃肠道缺氧,也可引起这些胃肠道症状。洋地黄中毒时的胃肠道
反应被认为不是洋地黄类药物对胃肠道粘膜直接刺激的结果,而
是洋地黄类作用于延髓后极区的催吐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呕
吐的结果。另外,由于一些老年患者本身反应迟钝,洋地黄中毒
首先出现的症状可能不是恶心、呕吐,应予注意。而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流涎,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以成年人多见。
心律失常:使用洋地黄过程中心律突然转变是诊断洋地黄
中毒的重要依据,据统计,约80〜90%的洋地黄中毒者出现心
律失常[2],其心律失常表现常使原有心电图复杂及病情恶化,
处理不当,病死率仍较高[3]。洋地黄中毒时可出现各种类型的
心律失常,但当出现了快速型心律失常伴传导阻滞时,则被视为
是洋地黄中毒心电图的特征性表现,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征性心律
失常为:多源性室性早搏呈二联律,特别是发生在房颤基础上;
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房颤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与房室交
界区性心律;房颤伴加速的交界区性自主心律呈干扰性房室分
离;房颤频发交界区性逸搏或短阵交界区性心律;室上性心动过
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双向性交界区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和双重性心
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室静止常为致死原因。
神经系统症状:洋地黄中毒时常累及神经系统,会如头痛,
牙痛,眩晕,耳鸣,疲乏无力,失眠,关节痛,肌痛,嗜睡,共
济失调等;以及定向力丧失,精神错乱,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
失语,幻觉,抑郁性妄想,谵妄等;甚则可出现惊厥,虚脱,昏
迷。但该类症状还需与心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出现水、电解质
及酸、碱平衡紊乱而产生的相似症状进行鉴别。
视觉改变:视觉模糊不清,白视,黄视或绿视等;并可发生暂时性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