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代历史少年成语故事
古代历史少年成语故事
2第2页/总合8页
古代历史少年成语故事
古代历史少年景语故事
古代历史有很的少年,也有好多想过成语故事,我们看看下边吧!
铁杵磨针
唐代有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爱古代历史少年成语故事
古代历史少年成语故事
2第2页/总合8页
古代历史少年成语故事
古代历史少年景语故事
古代历史有很的少年,也有好多想过成语故事,我们看看下边吧!
铁杵磨针
唐代有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爱读书,经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温暖的阳光、快乐的小鸟、随风摇晃的花草使李白叹息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假如成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舍门口,坐着一个满头鹤发的妻子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妻子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妻子婆抬开端,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持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自然!”
“但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古代历史少年成语故事
古代历史少年成语故事
2第2页/总合8页
古代历史少年成语故事
妻子婆反问李白:“滴水能够穿石,愚公能够移山,铁杵为何不可以磨成绣花针呢?”
“但是,您的年龄这么大了?”
“只需我下的功夫比他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妻子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愧疚,于是回去以后,再没有逃过学。每日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患难之交
史料记录:“陈元方剂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剂孝先,各论其文德,争之不可以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太丘名陈寔,元方、季方之父也。”
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勤学,做事公正。以后做了县官,更是清廉奉公,百姓很钦佩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道德。
元方以后被朝廷委任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由于陈宴、元方、季方的名誉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道德。
古代历史少年成语故事
古代历史少年成语故事
3第3页/总合8页
古代历史少年成语故事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善事争辩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善事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起来请祖父陈宴判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善事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哭竹生笋
三国期间,在吴国有一个叫孟宗的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家里失掉了男丁,因此生活比较困苦。即便这样,他的母亲仍旧想方想法让他念诗书,学礼仪,鼓舞他结纳一些读书人,以便未来出类拔萃。
有一年,县试(在县内举行的考试)时,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来参加考试。有些考生贫穷,没有剩余的钱财住旅馆,孟母就请他们到她家里住宿。她还缝了很大的被子给那些考生盖。她说:“我的孩子敬慕你们众位的道德和学识,可我又没有能力好好款待你们,只好做这点事表示对你们的敬意。”于是,孟母名望很快传遍了各地。
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