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 优选-
马哲的相关名次解释
名词解释
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3、联系:是指事物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4、矛盾:是反映事物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畴。
5、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根底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6、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根底上,到达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7、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8、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9、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10、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根底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局部构成。
. -
. 优选-
11、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构造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二、简答题
1、哲学的根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根本问题的容
第一方面: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方案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