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我们仨读后感3000字.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们仨读后感3000字.doc

上传人:雨林书屋 2022/1/12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们仨读后感3000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们仨读后感 3000 字
读杨绛《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 ,我被作者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一家人其乐
融融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他们三人作为高等知识分子,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
有着正常人的生活与喜怒哀乐。 中国知识分子“不忮不求”与世无争孜孜以求的
严谨治学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很浓厚。
钱钟书是我最钟爱最尊敬的大知识分子。 我把他所有的作品都买下来了, 有
空的时候就读一读。 虽然有些读起来比较费事, 但我还是很乐意去翻一翻的。 记
得当时的《管锥篇》是我 30 岁生日时,我让妻子给我买的礼物,至今还在书架
上整齐的码放着。 我很惊诧于他读书的广博与驳杂, 中外知识与思想在他那里互
通有无,信手拈来,全无丝毫的别扭与不适。以后,凡是有关钱钟书的传记、逸
事我都爱看,并且做了很多笔记。我想走近他,看看他是怎样读书、治学的。我
的书架上还有《钱钟书与西学》 、《钱钟书传》等。因为喜欢钱老,自然“爱屋及
乌”:喜欢他的夫人杨绛的作品。
杨绛老先生怀着深深的眷恋, 回味着他们一家的幸福生活。 在《我们仨》里,
作者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
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
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
都能变得甜润。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 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
遇合。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还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
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相聚。”其诚
挚真切的情感及其单纯朴素与世无争的书香生活令人感动和艳羡。
钱钟书之所以成为大家,与他刻苦攻读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仨》里,作者
有这样的描写:钱钟书“不爱活动”, “我在清华借读半年间, 游遍了北京名胜。
他在清华待了四年,连玉泉山、八大处都没去过。清华校庆日,全校游颐和园。
钟书也游过颐和园, 他也游过一次香山, 别处都没去过。 ”“牛津的假期相当多。
钟书把假期的全部时间投入读书。 大学图书馆的经典以十八世纪为界, 馆内所藏
经典作品,限于十八世纪和十八世纪以前。十九、二十世纪的经典和通俗书籍,
只可到市图书馆借阅。 那里藏书丰富, 借阅限两星期内归还。 我们往往不到两星
期就要跑一趟市图书馆。 我们还有家里带出来的中国经典以及诗、 词、诗话等书,
也有朋友间借阅或寄赠的书, 书店也容许站在书架前任意阅读, 反正不愁无书。”
钱老早在清华大学读书之时, 就曾立下“横扫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志向而遍览不
已。看看钱老,人家的读书精神,我们之所以这样平庸,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因为整天在书的世界里遨游, 因此钱钟书的生活能力也就不像他的学问那样
高超了。在《我们仨》里:
钟书这段时期只一个人过日子, 每天到产院探望, 常苦着脸说: “我做坏事
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 然后他又做坏事了, 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 我说:
“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 说是把门轴弄坏了,
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
心回去。
在这里,钱钟书先生似乎象一个憨态可掬的娃娃, 其形象让人觉得可爱又爱
怜。我们非但不觉得可笑,反而觉得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人。事实上,人的精力是
有限的,一辈子“钟”于书的人,自然是没有时间去对付生活中的琐屑之事的。
生活中的“低能”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人的能力是这边强了, 那面就弱了, 此事
“古难全”。 可生活中有这样的人: 他们学问也不怎么样, 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是
很差。这就很可悲了。这才是真正的书呆子。可钱钟书不一样,他是我国学术界
的“稀有金属”,含金量特别高。
当然,钱钟书先生并不是一个十足的生活“低能”,他会做饭,会做早点:
我们住入新居的第一个早晨,“拙手笨脚”的钟书大显身手。 他煮了
“五分钟蛋”,烤了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