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盐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孟津县送庄中心小学 高 静
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第四单元《有趣的变化》第二课,本课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导入,设计了“物体与水混合”的探究活动。便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的过程中认识不同固体与水混合后,其变化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验证预测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指导学生操作“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动手做实验入手,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分类,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互配合的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五个烧杯、一支玻璃棒、一个药匙、实验记录单、适量沙子、铁粉、白糖、食盐、锯末、清水。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观看动画《驮盐的驴》
思考:盐袋掉进水里后为什么变轻了?变少了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盐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
(二)预测现象、指导实验
1、引入实验。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盐,大家想一想,把盐放入水中会怎样呢?
真的像大家说的这样吗?这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师演示盐溶于水的实验,学生观察。
3、猜想: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盐到哪里去了?(溶于水中)
盐能溶于水,那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溶于水里呢?
4、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看实验桌上都有哪些物品?如果将这些这些物品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展开合理的猜想,并把大家猜想的结果填入表格“预计的现象”这一栏中。比比哪组的动作最快!
5、汇报: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们的猜想结果?
6、老师欣赏同学们大胆猜想的勇气,但猜想并不是事实,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说我们需要做什么?(“实验”)
7、实验要求:
A、实验前,大家要分工合作。
B、不要随便品尝实验的物品,注意卫生。
C、为了保证实验合理,每只杯中的水量、放入的固体量和搅拌的次数均要相同。
D、为了利于同学们观察、比较,每只杯中只能放入一种物体。
E、注意观察物体在水中发生的变化,并及时把实验情况填入表格的后两栏。
都明白了吗?让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开始动手吧!
8、学生做实验,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上。教师参与小组的活动并适当指导。
加入水中的物体
预计的现象
实际的现象
食盐
铁粉
沙子
锯末
白糖
9、小组汇报实验所见,依据标准分类。
师:哪些组来说说你们实验的结果与预计是否一样?(生边出示表格,边讲解。还有哪组跟他们不一样的?你还想补充什么?你们填写得真认真、具体。给他们一点掌声!让我们来夸夸他们!教师及时给汇报得好的给予奖励。)
师:你可以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实际情况把这五种物体进行分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