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航班无责延误后的侵权分析
——《侵权行为法》的一个特殊问题
王建平 四川大学法学院 教授,在读博士,民商法专
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关键词: 航班延误/不可抗力/航空公司/地面服务
内容提要: 国际民航公约规定,航班延误后,航空公司应当承担
相应的法定义务,即对旅客提供关怀或者帮助的义务。我国《民用航
空法》没有规定航空公司的这一法定义务,中国民航总局《航班延误
经济补偿指导意见》虽对相关义务做了规定,但该指导意见失当之处
颇多,已成为旅客不当维权一个大因。与此同时,航空公司缺乏我国
《合同法》第60条规定的附随义务观念,其行为遭致了“冷漠航空”
的社会评价。从《中美航空协定》的公约义务,从我国航权开放的角
度,将航班无责延误后的地面服务设定为法定义务,并列为特殊侵权
的情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6月29日—30日,由于雷雨天气,全国各地许多机场的
大量航班延误。资料显示,仅2006年6月29日北京首都机场约有
200架次航班延误,按照每架次航班平均乘坐100人计算,有2万名
1 : .
旅客因为雷雨天气影响了行程。目前我国国内每年约有1000万人次
以上的旅客遭遇航班延误,因航班延误造成旅客与航空公司冲突的事
件呈激增趋势。 [1]2005年11月18日,四川省消委发布“京津沪
渝川航空服务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民航地面服务状况甚差,
75%的消费者曾经历过航班延误,经常出差人群中这一比例更达到了
94%;43%旅客对延机后航空公司所采取的补救措施不满;50%的旅客表
示滞留机场后航空公司不能告知延误原因,或者告知的信息严重失
实。航空公司往往将航班原因一概归结为不可抗力因素,逃避赔偿责
任。消费者普遍对不公布延机补偿标准表示不满,认为正是由于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