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更新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更新研究.doc

上传人:unnwldv331 2016/8/11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更新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更新研究[摘要] 历史文化名镇是一种特殊的城镇类型, 本文以河北涉县固新历史文化名镇为研究对象, 针对现时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 提出保护更新改造方式, 选择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最后通过对固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更新的实践, 总结体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更新协调发展的方法, 以期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更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更新发展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914X ( 2016 ) 09-0316-02 1. 引言历史文化名镇体现了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脉络, 是特定地域的居民建设活动的历史结晶,是传统建筑艺术、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真实写照,是遗存于民间的文化瑰宝。河北涉县固新镇拥有保存完整的山水格局、大量明清民居建筑群与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 具有优越的遗产保护和文化研究价值。 2010 年 12 月,固新镇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随着快速城镇化给周边环境和传统风貌带来的冲击, 做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更新工作变得更加迫切。如何协调保护与更新的关系, 构建科学的保护体系, 并通过选择合理的产业类型, 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笔者以固新镇为研究对象, 阐述其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更新发展策略。 2. 固新历史文化名镇的认知 北方城堡式四门四券古建筑群固新镇曾是县治所在地,遗存有典型的北方城堡式四门四券古建筑群。固新四个券门建于北齐天保年间, 或基石拱券, 或基石横梁隧道建筑, 具有较高历史价值, 《固新村志》记载有“西乡屏翰”叙述它的防御屏障作用当地居民就地取材, 利用清漳河谷地的泥土制成土坯建造房屋, 典型的“两甩袖”单体平面, 四合院布局。历史建筑的材料、风格、式样代表了太行山区冀南地方民居的建筑特点。 源远流长的古槐文化固新古槐,相传“植于秦汉,盛于唐宋”,高 29 米,树围 17 米,冠幅直径 19米, 树龄 2000 年以上, 至今仍开花结果, 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树龄最长的槐树, 具有“古”、“粗”、“神”的特色,有“天下第一槐”之美誉。当地关于古槐的传说、典故数不胜数,如《慈禧三问老槐树》、《故县老槐树, 九搂一屁股》、《古槐献良谋刘邦定天下》等等。古槐作为当地村民心目中的“母槐”、圣树、福树、吉祥树,蕴含着无穷的文化魅力。 自古流传的冀南庙宇文化固新镇保存完好的庙宇有数十处, 多为明清以后的风格, 奉阴阳五行之说, 排布有序, 且有庙宇必有戏台。佛教在固新的传播历史悠久, 位于固新镇内的佛教寺庙有清泉寺、静因寺、柏台寺等, 始建年代早, 至今香火旺盛。以庙宇为载体形成的民间庙会活动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形成特有地域文化共同体。 3. 保护面临的挑战 历史建筑的老化、破坏由于当地经济的落后、历史年代的久远、疏于保护与意识薄弱等原因, 一些历史建筑被拆除毁坏, 取而代之的是色彩鲜明的现代化住宅。新老建筑的不和谐、历史建筑周边私搭乱建的房屋, 导致建筑整体风貌遭到破坏。 基础设施缺乏,环境质量差固新镇基础设施落后, 配套规模不足。直接饮用地下水, 水质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水质问题引发的癌症发病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6-7 倍) ;缺乏独立的下水系统, 厕所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