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指标体系建构.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指标体系建构.doc

上传人:unnwldv331 2016/8/11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指标体系建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指标体系建构[摘要] 目前,土地利用规划已经不局限于以经济发展为单一目标, 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等领域呈多目标的发展态势。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土地利用目标的理性追求程度不够等问题,土地利用规划是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反馈的复杂的有机系统, 建构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指标体系能够解决目标失衡问题。[ 关键词] 土地利用环境体系建构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14X ( 2015 ) 22-0099-01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现有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 要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就需要建立一套环境指标评价体系, 制定具体的内容、程序、方法来实现这一战略目的。一、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现状我国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是由国家、省、市、县、乡至上而下的完整体系, 针对土地利用的某一方面分为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不同内容。目前, 土地利用规划已经不局限于以经济发展为单一目标, 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等领域呈多目标的发展态势。我国土地管理已经倾向于对基本农田和生态型土地多加保护,汲取西方国家经验,引入人工生态设计,成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设置缓冲带、护林带因地制宜的对土地进行合理安排,确定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充分考虑到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在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维护生态平衡, 区别对待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确保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二、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第一, 土地利用目标的理性追求程度不够。土地利用不仅要考虑经济问题, 还要考虑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仍然受到传统资源配置的理念限制, 容易忽视环境目标,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只提供土地布局的依据, 缺少土地资源宏观调控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第二, 土地利用规划对代际公平考虑欠缺, 没有从长远利益着眼, 对后代的土地利用缺少动态的平衡标准。土地利用规划思维僵化, 始终停留在占一补一的层面, 对土地开发的代际时间问题缺少研究, 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土地开发时间规划。第三,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大多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 没有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对土地进行合理的优化布局,缺少对资源、生态、污染控制的整体性宏观规划。第四, 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缺少上下的过度衔接, 由于自上而下的规划控制指标和口径有区别, 不能按照同一种战略思路或纲要进行土地规划。国家或省级的土地规划对地方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周,不符合地方发展实际,操作性差,落实难度高。第五, 土地规划思路不连贯, 缺少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变化更新。由于土地规划自身具有不确定性, 合理的土地规划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调整和完善, 规划者的考虑不周比如对环境的评估错误容易导致主客观相悖。第六, 社会接受性不高。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决定权主要在国土规划部门, 缺少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调配失衡,浪费土地资源。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指标体系的建构土地利用规划是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反馈的复杂的有机系统, 建构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指标体系能够解决目标失衡问题。环境评价可以作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系统中的一个目标控制矢量, 通过环境评价的约束可以起到规范土地利用规划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的目的。因此, 引入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