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空间可视分析.ppt

格式:ppt   大小:1,168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空间可视分析.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13 文件大小:1.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空间可视分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空间可视分析
现在学****的是第1页,共16页
定义
点对点可视,点对区域可视
与可视性分析相关的应用问题
实例
现在学****的是第2页,共16页
空间可视分析的定义
空间可视分析就是用眼去看世界、看到什么样的世界,表现在对可视世界的广度和粒度。也就是说在宏观上,可视表现在范围上,即可视域,通视域上;在微观上,表现在可视的详细度和精度上,这和地图学中的视觉变量和制图综合是分不开的。一定程度上,长距离的可视分析反映了空间的广度;短距离的可视分析反映了空间的粒度。人眼的原理与视觉变量的可变性:人眼注意力集中的地方,粒度小,其它范围大。粒度随距离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等级性,非线性。
可视性分析亦称为视线图分析,由于它描述通视情况,也称为通视分析。可视性分析实质上属于对地形进行最优化处理的范畴,比如设置雷达站、 电视台的发射站、 道路选择、 航海导航等,在军事上如布设阵地(如炮兵阵地、 电子对抗阵地)、 设置观察哨所、 铺设通信线路等。有时还可能对不可见区域进行分析,如低空侦察飞机在飞行时,要尽可能避免敌方雷达的捕捉,飞机显然选择雷达盲区飞行。因此,可视性分析对军事活动、 微波通讯网和旅游娱乐点的规划开发都有重要应用价值。
可视性分析的基本因子有两个:一个是两点之间的可视性;另一个是可视域,即对于给定的观察点所覆盖的区域
现在学****的是第3页,共16页
比较常见的一种算法基本思路如下: 确定过观察点和目标点所在的线段与XY平面垂直的平面S;   求出地形模型中与平面S相交的所有边;   判断相交的边是否位于观察点和目标点所在的线段之上,如果有一条边在其上,则察点和目标点不可视。   另一种算法是“射线追踪法”。这种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于给定的观察点V和某个观察方向,从观察点V开始沿着观察方向计算地形模型中与射线相交的第一个面 元,如果这个面元存在.则不再计算。显然这种力法既可用于判断两点相互间是否可视,又可以用于限定区域的水平可视计算。
两点之间的可视性
现在学****的是第4页,共16页
基于格网 DEM 的通视问题,为简化问题,可以将格网点作为计算单位。这样点对点的通视问题简化为离散空间直线与某一地形剖面线的相交问题。
两点之间的可视性
现在学****的是第5页,共16页
两点之间的可视性
已知视点 V 的坐标为( x0 , y0 , z0 ) ,以及 P 点的坐标 ( x1 , y1 , z1 )。DEM 为二维数组Zm × n ,则 V 为( m0 , n0 , z [ m0 , n0 ] ) , P 为( m1 , n1 , z[ m1 ,n1 ] )。计算过程如下:
1、使用 Bresenham 直线算法,生成 V 到 P 的投影直线点集{ x , y} , K = ‖{ x , y}‖,并得到直线点集{ x , y}对应的高程数据{ z [ k ] , ( k = 1, 2,…, K - 1 )} , 这样形成 V 到 P 的DEM 剖面曲线。
2、以 V 到 P 的投影直线为 X 轴, V 的投影点为原点,求出视线在 X-Z 坐标系的直线方程:
(0 < k < K)
K 为 V 到 P 投影直线上离散点数量。
3、比较数组H[k]与数组z[k]中对应元素的值如果 " k, k∈[ 1, K - 1] ,且存在 z[ k ] > H[ k ] ,则 V 与 P 不可见;否则可见。
现在学****的是第6页,共16页
点对线的可视性
点对线的通视,实际上就是求点的视域。应该注意的是,对于视域之外的任何一个地形表面上的点都是不可见的,但在视域线内的点可能可见,也可能不可见。基于格网 DEM 点对线的通视算法如下:
1、设 P 点为一沿着 DEM 数据边缘顺时针移动的点,与计算点对点的通视相仿,求出视点到 P 点投影直线上点集{ x , y} ,并求出相应的地形剖面{ x , y, z ( x , y ) } ;
2、计算视点至每个 Pk∈{ x , y , z ( x , y )} , k = 1 ,2 ,…, K - 1,与 Z 轴的夹角β k ;
3、求得 α= min[β k ] ,α对应的点就为视点视域线的一个点;
4 、移动 P 点,重复以上过程,直至 P 点回到初始位置,算法结束。
现在学****的是第7页,共16页
点对区域通视
点对区域的通视算法是点对点算法的扩展。与点到线通视问题相同, P 点沿数据边缘顺时针移动。逐点检查视点至 P 点的直线上的点是否通视。一个改进的算法思路是,视点到 P 点的

最近更新

稻麦轮作区土壤水氮运移与作物生长耦合模拟研.. 2页

稀土红外量子剪裁发光现象的动力学研究 2页

移动携号转网业务系统的网络改造方案研究与实.. 2页

私募股权基金与高技术产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2页

离子交换型防腐颜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2页

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广告传播效果研究——以一则.. 2页

社会资本、商业信用与资本配置效率 2页

磁敏感成像对脑深静脉的定量和脑静脉畸形诊断.. 2页

磁光光纤光栅的偏振相关特性研究 2页

硫酸钠对红土镍矿在氢气和甲烷气氛下的还原性.. 2页

硅烷化乳聚丁苯橡胶的制备及结构和性能研究 2页

矿用列车运行阻力系数的研究 2页

石家庄移动客户满意度研究 2页

真空绝热冰箱的性能及实验研究 2页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绿色设计方法研究 2页

监测血浆BNP水平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 2页

益母草碱灭螺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2页

癌因性疲乏病因机制的初步研究 2页

略论动画片的配乐 2页

电视栏目片头的创意设计与实现 2页

电石渣改良过湿土路用性能现场试验及耐久性研.. 2页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与整车性能匹配 2页

电化学磁力研磨复合加工工艺及机理研究 2页

电力系统小干扰低频振荡分析与控制的图形解释.. 2页

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简短(三篇) 9页

理查德·林克莱特电影研究 2页

2022年乡镇公务员干部入党申请书范文 3页

减肥的数学建模 15页

危急心律失常的识别及处理 89页

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共16页) 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