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12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 、了解说明的内容和方法,理清说明顺序。 2 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特点。 3 、增强学生的科普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 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学习难点: 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 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课前预习: 1、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等。 2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 3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遗骸( ) 褶皱( ) 追溯() 潮汐() 劫难( ) 激趣导入放映《侏罗纪公园》的片断,出示恐龙图片,请学生思索: 恐龙是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曾是地球上的霸主,但在 6500 万年前它们却突然灭绝了,为什么?流传至今的恐龙石又告诉我们什么? 恐龙无处不在一、整体感知: 1 、本文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事实,证明了_________ 假说。 2、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和, 从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形成结论。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分析原因: 得出结论: 小结: 三、运用上文的学习方法,研读《被压扁的沙子》,回答下列问题: 1 、本文提出的问题(两种理论): 2 、证明的依据: 3 、结论: 四、比较阅读: 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 ( 可从说明顺序、说明角度、说明语言等) 五、语言品味: 例:(1)“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2) 如果在 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 30 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括号中补充说明的文字有何作用? 六、拓展延伸: 作者由恐龙的灭绝联想到板块构造,由压扁的沙子想到了行星撞击地球,瓦特由开水推动壶盖想到了蒸汽机,这是一种思维方式, 由此你还能举一个这样的事例吗?从中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