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黄巢诗集.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巢诗集.doc

上传人:fy5186fy 2016/8/12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巢诗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赏析: 据说, 这是黄巢 8 岁的时候搞出来的. 他父亲, 在院中吟诗到第一句,8 岁的黄巢, 就接着他父亲的头, 脱口而出, 诗才敏捷, 让其父惊异不已。才那么一点点大的年龄, 就考虑到“他年我若为青帝”, 应该怎样安排花开的问题了。难怪他后来登高一呼,应着云集,统帅几十万大军了,真是天生的领袖人物。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 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俗套,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刚健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 以显示其劲节, 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 “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 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 菊花似乎带着寒意, 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 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 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集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 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高傲。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 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鸣不平。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 司春之神), 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叹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民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 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 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 还是“我为青帝”, 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 这豪迈的语言, 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迈的, 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志愿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汇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2、不第后赋菊(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