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灯光》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呢?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第一页,共32页。
战地 围歼 茂密 突击 歼灭 注视
漆黑 陷入 憧憬 阻击 点燃 性命
焦急 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 璀璨
第二页,共32页。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它们的意思。
漫步:
围歼战:
胸墙:
憧憬: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把敌人包围起来加以歼灭的战斗。
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伤害,用土堆砌起来齐胸高的矮墙。
向往。
第三页,共32页。
千钧一发:
璀璨:
华灯:
黑魆魆:
形容黑暗。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15公斤。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
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
第四页,共32页。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阅读课文,想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五页,共32页。
课文记叙了1947年初秋,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不顾自身安危,点燃了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胜利,而他因被火光暴露英勇牺牲的事。
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第六页,共32页。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①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②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七页,共32页。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③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八页,共32页。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④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⑤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第九页,共32页。
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考考你
“万盏灯”——这么多的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十页,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