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水浒传水浒传》》《水浒》与《三国》同为元末明初产生的中国长篇小说的双子星座,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通俗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和民族风格,培养了人民群众在通俗叙事文学方面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形成了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艺术传统。一、《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和版本《水浒》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作为题材的英雄传奇小说。宋江起义是历史上实有的事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有关的史料不多,各书记载较简略,而且差异颇大,如有关起义的地域,就有齐魏、淮南、太行山的不同,结局也有被招安,或被招安后征方腊,或被擒诛杀等诸种说法。与史料记载相比,水浒故事在民间的流传就显得十分丰富、生动。小说的素材来源更得力于民间传说和艺人们的编写、演出,包括街头巷尾的口头传说、说话艺术中的“小说”、“说铁骑”类目,讲史话本中相关内容,元杂剧的水浒戏,民间的其他说唱艺术等。由于有这么多水浒故事的流传,经过从南宋到元末明初的长期积累之后,将它们进行综合的整理、改编,并作艺术再创造,成为一部主题集中,故事统一、完整,人物、场景、情节描写血肉丰满、生气盎然、细腻生动的长篇小说就成为势所必然,这样的任务最后落在某些或某位有思想有文才的文人身上,于是出现了《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些或这位文人是谁?据明代著录的早期刊本的题署以及有关记载,是施耐庵与罗贯中, 有的是二人连署,如“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高儒《百川书志》、嘉靖间),有的只说是罗贯中或施耐庵二人之一,后金圣叹则说是施作罗续。有关施耐庵的生平资料目前所见均无一可靠者。作者这一问题尚难确定。与此相关的是成书时间,说此书成于元末明初,是因作者中有罗贯中其人,而施耐庵则因被说是罗的老师,或署名在他之前的关系而被认为也是元末明初人。但关于《水浒》成书的确证今仍未具备。有说成于元、元末明初、明嘉靖间者。最近成于嘉靖说甚有优势。《水浒传》的版本《水》的版本十分复杂,大体可从简本、繁本和回数两个方面去划分,将二者结合起来,对一些主要版本关系列于下: 繁本简本一百回一百二十回七十回一百 0二回一百一十回一百十五回天都外臣序本(万历十七年) 容与堂刊本(万历三十八) 钟伯敬评本(明末) 大涤馀人序本袁无涯刊本(万历四十二年) 金圣叹评点本贯华堂刊水浒志传评林本英雄谱本郑大郁序本繁本简本是从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粗细而言,繁本文字较繁富,描写较细致,简本文字较简约,描写较粗略。简本均有征辽后平田虎、王庆情节,较早百回本却无。在其他一些情节和描写上二者也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