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构造地质》.ppt

格式:ppt   大小:1,008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构造地质》.ppt

上传人:rabbitco 2022/1/15 文件大小:100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构造地质》.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构造地质》
第一节 地质体及地质体的产状
一、地质体的概念
地质体:是泛指任何成因的天然岩石体,包括沉积成因的岩层,喷出成因的层状火山岩,侵位成因的岩浆岩体以及受力变形形成的构造。各种地质体的构造都可以归纳为面状构造和(1)
1、相反相同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穿越沟谷的地质界线,“V”字形尖端指向沟谷上游,即岩层的倾向;穿越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向下坡,即岩层倾向相反的方向。地质界线的“V”字形弯曲较等高线开阔。即“倾反弯小”。
“V”字型法则(2)
2、相同相反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穿越沟谷的地质界线“V”字形尖端指向沟谷下游,即岩层的倾向;山脊处的地质界线“V”字形尖端指向山脊上坡,即岩层倾向相反的方向。岩层倾角越陡,“V”字形越开阔。
“V”字型法则(3)
3、相同相同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而其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地质界线“V”字形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且其“V”字形的弯曲较等高线紧闭。
4、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
4、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
倾斜岩层的厚度
真厚度(h):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H):岩层顶、底面之间的铅直距离。
视厚度(h,) :在不垂直岩层走向的任意剖面上,岩层顶面迹线与地面迹线的垂直距离。
三、倾斜岩层的厚度与埋深
三、倾斜岩层的厚度与埋深
倾斜岩层的厚度
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
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视厚度(h’)=铅直厚度(H) ×cos
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
倾斜岩层的埋藏深度:由地面某点至地下某岩层顶面的铅直距离,称为该岩层在地面某点的埋藏深度。
三、倾斜岩层的厚度与埋深
四、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
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出露地表的水平投影宽度,称为露头宽度。
第四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一、整合接触
1、概念: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中间不缺失地层(沉积是连续的)。这种接触关系叫做整合接触
2、 基本特征(鉴别标志)
1)上下岩层产状一致;2)不缺失地层;3)古生物连续;4)岩性和岩相是连续的;5)构造变形(强度、样式)一致;6)变质程度、变质相带是渐变过度的;7)具有统一的岩浆活动模式
3、整合接触关系的形成过程
地壳(沉积盆地)连续下降、接受沉积的过程
二、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接触关系
1、概念:两套相邻地层之间产状一致,但是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有沉积间断),这种接触关系叫做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2、平行不整合的基本特征(鉴别标志)
1)两套相邻地层之间产状虽然一致,但是之间存在一个风化剥蚀面(不整合面)从而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A、冲刷现象;B、底砾岩、古风化壳;C、沉积岩脉;D、风化矿产等];2、岩性、岩相不连续;3、古生物不连续;4、存在底砾岩;5、存在古风化壳及特殊的风化残余矿产。
3、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地壳(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积——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再下降、接受沉积
三、角度不整合
1、概念: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这种接触关系叫做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角度不整合的基本特征(鉴别标志)
1)相邻两套岩层的产状不一致;2)中间缺失某一时代地层;3)古生物不连续;4)岩性、岩相突变;5)构造强度、构造样式不一致;6)构造上的不连续;7)变质相、带不连续;8)岩浆活动不一致;9)同一时代的新地层与不同时代的老地层接触
3、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地壳(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积——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甚至变质作用,上升、遭受风化剥蚀——下降、接受沉积
剖面图和地质图上的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四、超覆不整合
五、不整合的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展顺序及构造变形时期的重要依据;
构造层划分的重要标志;
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
有助于古地理环境,古构造演变的研究。
实际意义:
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铁、锰、磷、铝土矿,岩浆热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
六、不整合的研究内容
不整合的确定
形成时代
类型及其空间变化
七、不整合形成时间的厘定
地层缺失:注意“缺”与“失”?
不整合面上沉积物的定年研究。
注意结合区域地壳演化综合分析。
第五节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一、侵入接触
侵入接触关系具有下列特征:
(1)岩体穿切围岩,可有冷凝边、烘烤边或接触变质和蚀变现象。
(2)岩体内往往有围岩的捕掳体。
(3)与侵入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