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与鉴定.ppt

格式:ppt   大小:95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与鉴定.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15 文件大小:9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与鉴定.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十章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12页
概念:
微生物分类学:按微生物亲缘关系将其排成多种分类单 位或分类群的科学。
分类:将有关个体的大量资料经科学的归纳第十章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12页
概念:
微生物分类学:按微生物亲缘关系将其排成多种分类单 位或分类群的科学。
分类:将有关个体的大量资料经科学的归纳整理或反映 生物进化规律的自然分类系统。
鉴定:检测未知纯种微生物的多种性状特征,查找分类 系统进行归类命名。
命名:为新发现的微生物按国际命名法给出一个学名。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12页
一、微生物的命名法
(一)分类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每一分类单位之后可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
1. 种:
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这里的种仅仅是指种的模式种或典型种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12页
2.新种:
发表文章时,确定为新种, (species nova)。
微生物的命名法
指某一明显而稳定的特征与模式种不同的种,有时称小种。
如: k12模式种(野生型)是不需要特殊aa的,而实验室变异后,可从k12获 得某aa的缺陷型, k12的亚种或小种。
3. 亚种:(subspecies, subsp, ssp):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12页
4. 型(form): 同种微生物的各种类型。 如:血清型、抗原型
5.菌株(strain):
又称品系: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源
的纯培养物。
微生物的命名法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12页
(二)命名
1. 双名法:
林奈创立。此为国际命名法规,即:每一微生物的学名都依属与种而命名
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定名人+定名年份
属名:拉丁文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字首大写,表示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由微生物构造,形状或由科学家命名
种名:为拉丁文形容词,为微生物次要特征,字首小写, 为微生物色素、形状、来源或科学家姓名等。
如:Escherichia coli
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学名时,后面可将属名缩写成一至三个字母。 如:
微生物的命名法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12页
2. 三名法: 种名后面加亚种,亚种可用正体 如:Staphylococcus aureus subsp
3.属名+sp(ssp),表示种名未定。
微生物的命名法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12页
二、分类依据
(一)形态特征:大小,排列,分化,结构,染色等
(二)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长的物理环境(酸碱 度,温湿度),菌落,菌苔,液体 培养特征。
(三)代谢特征: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方式。
(四)化学组成特征:细胞主要特征性化学成分的鉴定
如:细胞壁成分、细胞内含物
(五)抗原特征:抗原成为化学组成的一个特殊方面,微 生 物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抗原。
(六)生态特征:与其他生物的关系、自然界的分布、致 病性等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12页
现代分类依据还需补充:
(七)细胞壁成分:
(八)GC含量
某一特定种的DNA碱基组成是恒定的。GC含量以碱基全部克分子中G和C的摩尔百分数表示:
G + C
G +C +A +T
×100%
=(G +C)mol%
~% ;若相差< 2%为同种。
不同种相差5%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