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组织行为学》课程心得 
为学》国家精品课程学习心得
福建农林大学
许驰
2014 年 5 月 8 日至 10 日,我参加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组织行
为学》精品课程培训。培训由**理工大学的段万春教授、杨红娟教授、马芬教授主讲,三
位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还与其
他高校的教师进行了愉快的交流。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现
就自己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以社会和未来需求为导向,重视教学案例的本土化建设
在培训中,段万春教授在阐述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建设重点时指出,《组织行为学》的
课程内容建设应高度重视教学案例的本土化,体现特色,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
自成一体,并举例说明了他在各章节采用的本土化案例,比如云南省红河卷烟厂的企业文
化案例、云南水松纸厂案例研究,这对我很有启发。
众所周知,由于学科发展的历史原因,《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有关教材大多是在国外经典
著作的基础上编写,国外的一些经典案例是对历史上组织行为经验与方法的总结与回顾,
但与组织行为的现实已有了一段距离,如果照搬,和我国现实实践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还
没有走出大学校门、欠缺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更容易让他们在学习中无法领悟,认为这
是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事。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通过案例的本土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把握整
体理论体系、接触理论前沿,又能结合中国实际,让所学知识落地生根。
要想真正做到教学案例的本土化,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并且平时注意资料的收集
和提炼。我的认识是:一方面要注意那些时效性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另
一方面,应注意那些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小案例,同时还应考虑
专业特色,多选择行业相关案例。比如我所承担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任务,
所以在选择和加工案例时,我会更多考虑反映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典型
案例,比如人力资源经理在招聘过程中的角色冲突等,这些案例与学生的专业背景联系紧
密,通过讲授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专业意识,提高其未来的管理水平。
在备课准备案例过程中,我一般以课本为基础,查阅大量资料,充实课堂内
容,特别是能用来解释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符合的典型案例。《中国人力资源开
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外管理》,这三种杂志学院期刊室有订阅,
包含大量国内现实企业的典型案例,此外,还有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可以查阅,
中国知网上的一些期刊也可以。我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也会向学生推荐以上资料来
源,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二、适当运用提问法,活跃课堂气氛
在培训中,杨红娟教授在领导行为理论一章的示范讲解中,多次运用提问技
巧,就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进行提问,比如领导者的权力中,职务权力和个
人权力哪个重要,各占多少比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此,我的理解是:在
讲课时,如果能较好地运用提问法,就能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我的体会是:在每个章节一开始时,可以先制作一个比较小型的导入案例,该案
例一般会提出一个该章节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开始就引起学生探究未知的兴
趣,感受学习的乐趣。在章节有关内容的讲述中,幻灯片不是一整屏全部显示出
来,而是随着操作逐个显示,这样便于在讲述各个知识点时及时提出需要思考的
问题,提问学生,考察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于提问,我认为应“适当运用”。提问对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
氛是有效的,但对于所提的问题应有所选择,问题必须有思考性,如果提的那些问题没有思考性,学生听了很自然地就反映,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就训练不了
学生的思维,这种气氛的活跃没有意义。因此,在备课时,我会精心设计有启发
性的问题。
此外,由于这门课是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课时紧,如果没有节制地一直
提问,点名让学生起来回答,一来时间不允许,二来学生会反感。因此,在实际
操作中,我一般设计一小部分问题用来点名提问,一来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听课,
二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较多的问题应由老师提
出,大家可以在下面自由抢答,只要问题设置得当,有思考性,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