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7
文档名称:

毛概第四章课件培训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710KB   页数:8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毛概第四章课件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sunfuliang7807 2022/1/15 文件大小:2.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毛概第四章课件培训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
—毛泽东
主要内容
本章论述从新中国成立后到5
印度共和国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瑞典王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丹麦王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

瑞士联邦

蒙古人民共和国

芬兰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毛泽东科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放弃了依据过渡的设想。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同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小结:过早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
主观认识
客观因素
新民主主义理论
本身的不完善
(1)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不确定
(2)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存在时间估计和设想得过短
(3)主要矛盾和基本任务脱节
(1)根源在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认识
(2)毛对两个积极性判断的变化
(1)工业化目标的影响
(2)国际背景,尤其是苏联的压力
谈谈党提出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思考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
其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有制的问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逐渐改变生产关系,解决所有制的问题。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周恩来在中央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传达报告。
第二节
看视频 想问题
社会主义农业改造的原因及基本经验
1
2
和平赎买的可能性
3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如何评价改造
4
如何看待改造和改革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结构图
总路线
工 业 化
三大改造
农 业
手 工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农业经济商品化使生产者趋于分化,成为无产者。要实现农村转型,就要组织农民进入集体农庄或生产合作社
要通过合作占有和生产来改变私人占有和生产的小农经济
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顾现实,强制推行农业合作化
马恩
列宁的
分化说
斯大林
中国的合作化,依靠统一经营形成新的生产力,去动摇私有基础,也是可行的。曾明确指出农业也有一个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
一、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互助合作,改造农业和手工业,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
基本经验
(4)创造了从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的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3)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从限制到逐步消灭。
(1)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 的报告传达到农村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合作社
到1956年底,%,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情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1955年,毛泽东撰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
第三步:高级社
第一步:互助组
第二步:初级社
三阶段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过渡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