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 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一、什么是课程? p3 狭义: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表达在教科书、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
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知识,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
①过程②结果
四、教学大纲的弊端:p65 1、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2、束缚了老师的积极性3、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4、评价以考试为目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五、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有哪些超越之处:p66-69 1、课程标准着眼于国民素质的进步,大纲着眼于内容的规定2、大纲侧重强调知识和技能目的,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3、标准打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开展打根底4、大纲重视老师教,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学,强调学习的过程。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化评价建议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老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六、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对教育改革的影响:p70-72 1、对课程观的影响2、对课程构造的影响、3、对教材的影响4、对评价的影响5、对老师的影响
七、课程标准编制的理论:p73-79 1、新的学生观①学生是个完好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是一个开展中的人④学生是一个有开展潜力的人2、新的课程观①知识或学术理性主义课程观②经历或自我实现课程观③生活经历重构或批斗课程观3、新的知识观①知识的内涵发生了变化②知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4、新的学习观①学习者以自已的方式学习②新的学习离不开原有的经历③社会性的互动能促进学生学习④学习离不开真实的环境
八、课程标准编制的视角(视点):p80 1、课程目的的分解和落实2、课程内容的精选和组织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优化4、评价指标的拓宽和分层
九、根底教育课程标准的框架:p82 1、前言2、课程目的部分3、内容标准部分4、施行建议部分
十、什么是课程内容:有哪些取向?p91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既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和处理它们的三种动向:①课程内容即教材②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③课程内容即学生经历
十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原那么: p93-94 1、注意内容选择的根底性2、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3、课程内容要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
十二、课程内容的组织原那么:p94-96 1、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2、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3、直线式和螺旋式。
第四章 基教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变迁
一、什么叫学习方式? p97-98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的或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①学习方式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②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二、学习方式变革的原因p98-99 1、教育自身的需求是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2、社会开展对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课程改革目的下学习方式变革的含义:p100-102 1、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2、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的认知过程3、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为目的。
四、谈谈你对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的理解:p102-108 1、以自主为特征的学习方式①自主性学习的根本品质是主动性②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