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南宁市六五普法规划(1).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宁市六五普法规划(1).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8/14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宁市六五普法规划(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 2011 —— 2015 年) (征求意见稿)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下, 我市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已圆满完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广泛普及, 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有效推进, 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荣获了 2006 —— 201 0 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荣誉称号。法制宣传教育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为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提高我市法制宣传教育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加快实现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六五”普法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一)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紧紧围绕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法治南宁建设的各项要求, 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稳定为主题,以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彰显普法特色为主线, 以传播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增强法治观念、建设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实践、提升法治效果、减少不和谐因素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地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工作目标紧密结合我市实际, 以一切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为对象, 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通过实施“六五”普法规划, 全市法律知识深入传播, 法治精神广泛弘扬, 法治文化进一步繁荣, 法治氛围更加浓厚, 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全面提高, 公民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法律六进”活动进一步深化, 各领域各层面依法治理活动有效推进,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以优异的成绩夺取 2011 —— 2015 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荣誉称号,实现“三连冠”目标。为确保总体目标实现, 重点做到“四个更加适应, 四个显著提高”: 一是执政方式更加适应法治城市建设的要求, 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显著提高。各级党委要总揽法治建设全局, 各级领导干部要习惯于法律思维, 带头遵法守法、保证执法的制度措施落实, 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二是公民素质更加适应城市文明进步的要求, 全市公民的法律素养显著提高。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得到广泛宣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法律的权威得到更广泛的尊重, 法治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全社会法治意识更加巩固,文明程度以及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城镇和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分别不低于 95% 、 90% 。三是文化产品更加适应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法治文化建设的层次显著提高。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更加深入, 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逐步完善,建成一批功能全、有特色、高品位的法治文化阵地, 法治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法治文化活动更加广泛, 形成更大规模、更深影响、更高层次的法治文化品牌。四是法治实践更加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要求, 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各领域各层面依法治理不断推进, 法治城市、法治县(区) 创建活动广泛开展, 基层民主法制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到 2015 年全区、全国“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前, 全市 80% 以上的村、 90% 以上的(社区)达到省、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标准。(三) 工作原则 1、坚持服务大局原则。紧紧围绕全市“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和中心工作,部署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 服务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服务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坚持利民惠民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紧贴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紧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 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普法活动,让普法成果惠及民生。 3、坚持整体推动原则。坚持民主与法制相统一,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并重, 守法与依法维权并重的宣传方针,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克服片面性。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用结合、学用相长。 4、坚持突出特色原则。用发展的思维总结把握法制宣传工作规律, 不断创新理念, 丰富内容, 改进手段, 完善机制, 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充满活力。围绕各类社会群体的不同法律需求, 因地制宜、特色定位, 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