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批判.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批判.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14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批判.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批判金璐 2011 年02 月14 日16:50 来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留言 1条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分享推荐微博字号《新闻爱好者》供稿不得不承认, 当下我们已经处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时代。虽然娱乐几乎已经成为一种霸权, 但娱乐本没有错, 它没有外在的功利目的, 人们只是需要借娱乐来放松身心, 以满足其精神愉悦的需求, 然而, 当单纯的娱乐化逐渐演变为商业气息浓重的泛娱乐化时, 我们还能心安理得地坐在沙发上尽情享受所谓的精神盛宴吗? “泛娱乐化”的概念解读泛娱乐化倾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大众传媒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趋势。有学者认为,泛娱乐化倾向是指传媒娱乐节目的媚俗化、低俗化,是以形式上的浮华炫目、手段上的嬉戏热闹、表现上的玩耍爆料等来解构审美取向、降低文化品位、消解人文精神。①也有学者将泛娱乐化的定义概括为: 泛娱乐化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 以现代媒介为主要载体( 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 ,以内容浅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噱头包装、戏谑的方式, 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 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 从而达到快感的思潮。②上文已经提到, 娱乐的本质在于它是人在生存中放松精神、愉悦身心的基本需要。而在泛娱乐化时代, 大众传媒却把制造娱乐当成获取商业利益的一种手段。它们利用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制造过多的娱乐, 制造低级品位的娱乐, 挤压了人们利用媒体实现自我满足娱乐需求的空间。在消费主义原则的支配下, 娱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最早提出“泛娱乐化”概念的美国批评家尼尔?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 毫无怨言, 甚至无声无息, 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③我国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的成因我国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的成因主要有两点:首先,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思想观念的转变, 大众文化的兴起, 多元的价值取向使得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内容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娱乐化倾向是大众传媒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 这种倾向带来了高收视率、高回报,各个媒体纷纷跟风效仿,因而导致了娱乐的泛滥与庸俗。其次是受众对于美的追求。受众的审美一般都具有时代的特征, 如今, 低俗化的娱乐似乎更能吸引眼球, 可以说受众的口味决定了传媒的报道内容和方式。总体来说, 泛娱乐化倾向是经济发展改变了人的观念与部分受众的需要所致, 虽然这种需要可能并不是积极的,但有需要就有市场,形成这样一种倾向也就不足为奇了。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的主要表现娱乐节目的极度膨胀和媚俗化、低俗化。创新娱乐节目的开山鼻祖当属湖南卫视, 其秉持“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 率先提出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早期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节目获得了大众的一致肯定。自从 2004 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一炮打响, 《我型我秀》、《绝对唱响》、《红楼梦中人》等节目纷纷跟进,选秀节目红火了好几个年头, 但同样也造成了同质节目泛滥成灾、节目品质下降的问题。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就曾经因为内容格调低下、演唱曲目庸俗媚俗等问题而被国家广电总局叫停。如今,当选秀的大潮逐渐退去,交友相亲类的节目又在 2010 年猛然蹿红,从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收视率节节攀升,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