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当前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治.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当前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治.doc

上传人:1542605778 2022/1/1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当前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所有的猪病中,猪瘟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当前我国猪瘟发病状况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猪瘟流行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染共存、免疫耐受与带毒综合征共存,且发病日龄的范围明显地拓宽;防疫方式也多种多样。该病
急性型
病猪精神高度沉郁,饮食大减或拒食,喜扎堆挤卧,肌肉震颤,被毛粗乱;弓背,步态蹒跚,两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粪便带有纤维素性黏液或血液;皮肤前期充血,继而变成紫绀色,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以四肢、腹下、耳及会阴等部位最为常见,公猪内有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程10天~20天。
慢性型
发病初期病猪食欲不振,精神委顿,食欲不佳,体温升高,通常在40℃~41℃之间,并持续数周不降,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被毛枯燥,皮肤有紫斑或坏死痂;腹部蜷缩,行走无力。妊娠母猪一般不表现症状,但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死胎、早产等。病猪日渐消瘦,后期常因衰竭而死亡,病程1个月~3个月,甚至3个月以上。
迟发性型
先天染低毒猪瘟病毒的猪在出生后几个月可表现正常,随后发生减食、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及运动失调等症状,体温一般正常,大多数猪只能存活6个月~9个月。
免疫误区
从理论上讲,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有效地控制猪瘟的发生与流行,但是近年来免疫失败的现象逐渐增多,究其原因有很多。
疫苗质量
如有些疫苗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或者疫苗未经严格检验就出厂,这样疫苗达不到规定的效价;此外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的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都会降低疫苗效价,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如使用失真空的疫苗或超过有效期的疫苗,消毒不严造成潜伏期病毒的传播等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猪瘟的流行特点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疫苗免疫效果通常是以防止临床感染为标准,应用这一标准时,常有部分猪免疫后抗体水平不能达到防止亚临床感染的水平,这部分猪感染了强毒后常可引起亚临床感染,感染猪虽无明显症状,但在其存活期终生带毒、散毒,为猪瘟病毒主要宿主。再者是由于长期使用这类疫苗免疫后并没有彻底阻断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猪瘟病毒野毒仍然存在,并以低水平传播,致使弱疫苗毒也存在基因突变或与野毒发生重组而造成毒力返强的几率。另一方面,弱毒疫苗的普遍应用也促使猪瘟病毒发生了变异。由于以上几个因素的存在,便可形成猪瘟常发区,临床症状也以温和型猪瘟为主。
除上述因素外,还有诸如某些传染病的发生,也可使动物机体对其他病源的易感性增强,对多种疫苗免疫力反应下降,甚至导致免疫失败,有些病毒直接侵袭猪的淋巴器官和免疫细胞,诱导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抑制性细胞,从而影响免疫效果。还有一些药物也会影响免疫效果,研究表明,四环素、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素、支原净、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动物体内的抗体形成有抑制作用或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用抗病毒药物会直接对疫苗造成破坏。还有饲养管理不善和饲料质量等问题,如饲料霉变、营养物质的不足或缺乏,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等等都会抑制免疫应答,影响免疫抗体的生成速度或生成数量,从而导致免疫滞后或失败,以致影响免疫效果。
防治对策
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