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提高党内监督能力 实现党内有效监督.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提高党内监督能力 实现党内有效监督.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14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提高党内监督能力 实现党内有效监督.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具体要求。实现党内有效监督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保障。自 2003 年换届以来,广宁县纪委重点对镇、县直部门班子执行议事规则进行检查, 促进各级领导班子依法行政, 科学决策。组织部门坚持对新提拔或调整职务的领导干部进行集体谈话;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 172 人次, 任前廉政谈话 100 人次, 诫勉和信访谈话 19 人次, 701 名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对 36 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大民主监督力度, 县纪委坚持每年向有关部门通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情况制度, 坚持通过召开党外人士等征询意见会了解社情民意, 并利用网络和媒体宣传接受监督, 拓宽监督渠道。在新形势下, 如何加强我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监督能力, 实现党内有效监督, 是我县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一、当前党内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近几年以来, 全县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党内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整体上看, 党内监督仍是个薄弱的环节,与形势的发展要求还不适应, 尤其在监督实践上存在着监督制约不力、监督渠道不畅、监督制度不全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 监督制约不力。一些党员缺乏自我监督的氛围。认为自己觉悟高, 不会犯错误, 主观上认为可以脱离监督。有的测存在权力观错位的观点, 怕监督失去权力, 不愿意接受监督。此外, 上级对下一级监督有存在表面上的现象。受体制影响,很多部门还是垂直领导, 上级监督不能经常性地进行, 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情况不能及时掌握, 难以监督。再有, 对同级监督不到位。领导怕相互监督伤了彼此的和气, 影响人际关系, 以及给工作开展造成不便,于是产生了不想监督的思想。(二) 监督渠道塞车。一是为干部群众提供反映情况的渠道不到位。目前干部群众如需反映情况基本上要到县一级以上信访部门, 由于交通和财力的影响, 大大制约了反映真实情况的行动。从而使有关部门对领导干部的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掌握, 造成监督上的被动和不力。在反映门路窄小的前提下, 一些部门对干部群众反映的情况不够重视, 部门之间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 从而大大打击了干部群众反映真实情况的积极性。二是干部群众对部门单位的知情监督力度不够。干部对部门单位的政务一无所知, 就谈不上进行党内监督了。目前尽管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 但只是停留在监督的表面。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务公开透明度不高, 权力运作, 重大事项决策, 干部选拔等工作公开性不强、公开范围不够广, 干部群众获取信息还存在不对称问题, 在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方面受到限制, 无力监督。三是民主监督仍不位。当前民主监督仍停留在书面提倡和倡议上。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操作。很多监督制度, 由于机制不健全, 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如评议领导的述职报告, 就是民主监督渠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具体表现。在舆论监督上, 同样缺乏专项法律保障, 使得监督主体的职能和权利未能得到有力的保障。(三) 监督制度不够健全。一是在制度内容上比较注重外部监督, 缺乏内部监督的加强, 而且在合理分配上缺乏具体规定。二是落实制度上抓得还不够严, 有的制度执行得不够严肃, 停留于印发规定、开会布置等环节上, 未在实事是, 求真务实上下功夫。长期以来实行的党的纪检体制,从客观上决定了监督到位是很难的, 而监督滞后和不到位则是必然的。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黑龙江省原省长、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三名正省级高官的***案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受其现行党内监督体制的局限, 同级纪委的监督比较软弱,上级纪委的监督又是相对滞后。(四) 监督体制不顺。一是纪委体制不顺。在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下, 地方各级纪委实际上主要对同级党委负责, 形同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 很难大胆地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另一方面,地方各级纪委在人事任免、人员编制、办公经费、福利待遇等一系列问题上, 对同级党委、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 甚至纪检干部与党政主要领导之间还存在着一些政治、经济、人身依附关系。这种现实状况,使地方各级纪委难以独立地行使职权,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敢监督、不能监督、不愿监督的现象。二是垂直管理部门体制不顺。由于垂直管理部门的人事管理任免权在上级主管部门, 地方党委政府和其他一些监督机构, 对出现问题的人或单位, 无法采取一些行政处理或组织处理的手段,致使监督的着力点悬空, 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怪现象。而垂直管理部门的内设机构由于职能相对弱化, 受制于人不敢管,或者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