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刺血疗法的功效及临床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刺血疗法的功效及临床应用.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14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刺血疗法的功效及临床应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刺血疗法的功效及临床应用刺血疗法的功效及临床应用刺血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 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继承了这一方法, 并不断摸索, 积累和掌握了针刺放血的许多经验。刺血疗法在现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适应于急症、热证、实证及某些虚证。刺血疗法功效颇多,包括醒脑开窍、退烧除热、泻火解毒、祛瘀生新、凉血祛风、通络止痛、激发经气、调和气血, 本文对其功效作一综述。刺血疗法是指用三棱针、梅花针、毫针或其他工具刺破人体某些腧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 放出少量血液而治疗疾病的方法。刺血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古时代的人们已经会用尖锐的石头刺破皮肤,通过放血或排脓以减轻病痛。历代医家继承了这一方法, 并不断摸索, 积累和掌握了针刺放血的许多经验。在现代刺血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适应于急症、热证、实证及某些虚证。刺血疗法最常用的工具是三棱针。三棱针常用刺血方法有三种, 即刺络、点刺和散刺。刺络用于刺浅表静脉, 先找到形色异常的“畸络”, 然后持针对准“畸络”, 缓进缓出, 刺后血会自行流出, 待血色由紫黑变为鲜红色时, 血流会自然停止。点刺多应用于手足肢端穴位的刺血, 持针快进快出, 刺后医者以手挤之, 令其出血, 待血色由紫黑变为鲜红色,停止挤血。散刺即在病灶周围点刺数针或几十针, 令紫黑色血流出甚至喷射出小血柱, 待血色变红, 血流亦会自行停止。多用于丹毒、臁疮、腰缠火丹等病灶较大的病证。实践证实,刺血疗法功效颇多,现将常用者列述如下。醒脑开窍常用来治疗中暑、中风等急性病症。 1. 中暑中暑为夏季常见的内科急症,表现为晕厥、神志模糊、头痛、头晕、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口渴、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急促等, 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安全。一旦发生中暑, 在无输液等条件下,放血疗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抢救方法。常用穴位为十宣穴。张长尧[1] 采用放血疗法抢救舰艇官兵急性中暑 3 例。抢救方法:先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舱室,随即予十宣放血,大椎穴放血加拔罐,再针刺水沟、合谷、足三里, 并予酒精擦浴, 头置冰块。约5 分钟后病人清醒, 给予淡盐水 100ml 、绿豆汤 100ml 口服。约半小时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仅轻度头痛、乏力, 1 日后完全康复。 2. 中风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中脏腑患者伴有神志障碍, 又分为闭证和脱证。刺血疗法多用于闭证, 以点刺为主, 常用穴位有十二井穴、百会、人中、涌泉等。杨介宾教授认为中风闭证的病机要点在于肝风鸱张, 痰火蒙蔽心窍, 邪实内闭。采用“五心穴”, 即百会( 顶心)、劳宫( 二手心)、涌泉( 二足心), 急刺出血治疗, 配伍人中、合谷、太冲、十二井穴刺血, 可收平肝熄风, 清心豁痰, 启闭开窍之功[2] 。中风失语症是由于脑血管意外致大脑一定区域发生器质性病变而造成的语言缺失,为风、火、痰、瘀等病邪阻滞经络,上扰神明, 致使心神失常, 舌脉闭阻的病症, 故亦可采用刺血疗法, 其常用穴位为金津、玉液。宋慧锋等[3] 对 40 例中风运动性失语患者采用舌底刺络放血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将舌向上卷起, 暴露穴位, 如舌体挛缩不能配合者, 用无菌纱块固定舌体下 1/3 , 使舌向上卷起,暴露穴位,常规消毒后,用 5 号注射长针头,点刺津金、玉液,以出血 2~3 滴为度,然后用无菌棉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