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生态工程与小流域综合治理.doc

格式:doc   大小:26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态工程与小流域综合治理.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14 文件大小:2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态工程与小流域综合治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生态工程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制度思考及机制分析摘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不再只限于大的区域范围,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如何运用生态工程的方法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概况 1. 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通常是指二、三级支流以下以分水岭和下游河道出口断面为界集水面积在 100km2 以下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自然汇水区域。小流域综合治理(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 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拦、蓄、排、灌、节、废、污综合治理,实现小流域内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按照小流域的特点逐步实施, 由点到面,推动整个河流的综合治理。而本文着重于介绍如何用生态工程的方法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2. 小流域治理的重要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化率从 1993 年的 28%提高到 2004 年的 %, 人类干预以河流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和规模不断提高。由于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仅引起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长期生存与发展。许多小流域河流持续受到胁迫,导致小流域河流的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影响到河流整体的清洁性。水土流失现象也日益严重。小流域的治理迫在眉睫! 3 .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的发展历史世界上开展小流域治理较早的国家有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瑞士等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奥地利早在 15世纪就开始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当地称为荒溪治理。 1882 年维也纳农业大学林学系设立了荒溪治理专业, 培训人才。 1884 年 6 月奥地利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法律──《荒溪治理法》。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等国,吸取了奥地利的经验,自 19 世纪以来, 也大力开展了荒溪治理工作。日本在 17 世纪开始设置机构进行荒溪治理,当地叫防沙工程。美国于 1933 年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 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小流域治理工作。原联邦德国在 1973 ~ 1982 年的十年间,政府投资治理了 250 个小流域(荒溪)。伊朗、土耳其、朝鲜、罗马尼亚、印度等国均成立了专门的小流域治理机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西兰、委内瑞拉、牙买加、印度尼西亚等国政府采用资助的办法鼓励农民开展小流域治理。联合国粮农组织欧洲林业委员会山区流域治理工作组从 1950 ~1984 年先后在奥地利、瑞士、南斯拉夫等国举行了 13次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小流域治理经验。我国山区农民为了利用沟道进行农林业生产,很早以前就开始闸沟垫地、打坝淤地,对小流域实行坡沟兼治、综合治理。1949 年以后,中国在水土保持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大规模的流域治理工作。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