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全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工作简报第8期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编者按: 2006 年8月 18 日~ 23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举办第一届北京国际康复医学论坛,来自北京、甘肃、天津、河北、上海、浙江、陕西、重庆、宁夏、宁波、广州等地的 50 多名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领导和业务骨干参加本届学术论坛。通过康复医学、康复工程、康复服务机构管理、社区康复专题的学术讲座与讨论, 达到了传播先进康复理论和技术, 学习总结经验、成果, 促进学术交流的目的。参加会议的各省、市残联康复中心同志们, 希望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全国肢体残疾康复技术资源中心的作用, 加强对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技术指导、人才培养, 继续通过举办康复论坛等方式, 促进本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并感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举办本届康复论坛,为广大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创造了一个学台。会上, 甘肃省康复中心、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介绍了本“中心”建设发展和机构管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受到与会人员的赞扬。甘肃省康复中心在省残联领导下, 坚持以康复医疗为支撑, 以康复工作为主业, 利用康复任务和项目,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创新管理模式, 规范化开展康复业务, 实现了“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市残联的支持下, 转变经营理念, 坚持将康复、医疗有机结合, 形成康复专科特色, 抢占康复市场份额, 同时改革管理体制, 向管理要效益,扩大“中心”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现将经验交流材料发给你们,望各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认真学习、借鉴甘肃、宁波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 积极拓展康复业务, 加强人才培养, 改革管理体制, 争取“中心”建设上新台阶。突出康复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在实践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甘肃省康复中心路生禄甘肃省康复中心 1994 年正式开业, 经过 10 余年的建设发展, 中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目前, “中心”建筑面积近 2 万平方米,病床 300 张, 业务科室 20个, 固定资产 5000 万元, 2000 年被评为二甲康复医院。我院自成立以来, 已为 60 万人次的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 受到中国残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回顾十二年来我们对康复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有以下做法和体会: 一、坚持大专科、小综合和拾遗补缺的发展思路(一)正确处理康复和医疗关系作为一个专业康复机构, 首先要突出康复特色, 将主要的资源配置到康复业务领域, 把康复做大、做强、做规范, 使康复专业成为康复机构的主业, 才能体现康复机构的价值所在。在搞好康复业务的前提下, 适度开展综合医疗工作, 所谓适度就是开展与康复有关的临床医疗业务, 而且从规模分科等方面不能等同于综合医院, 与康复相比医疗处于副业位置。康复中心如果没有医疗支撑, 人才就难以引进, 机构运转所需的经费难以保证, 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再卒中、泌尿感染、癫痫抽风及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因此, 康复中心领导要正确处理康复与医疗业务发展, 既要分清二者主次关系, 又要使两个车轮一齐转,才能使康复机构的运作处于良好的状态。(二)把康复与医疗在科室的层面融为一体我们“中心”一般科室都把主业和副业融为一体, 例如把小儿科的业务融入小儿康复科之中; 把眼科融入视力康复科之中; 把神经内科融入偏瘫康复科之中; 把内科融入老年病康复科之中; 把骨伤科融入截瘫康复科之中; 把五官科融入听力语言康复科之中, 等等。同时要求医务人员既要掌握有关医疗专业诊疗和护理技术, 掌握又要本科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护理知识。实践证明这种融入既有利于主业与副业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康复医疗资源效用最大化。(三)坚持拾遗补缺原则,因势利导的开展康复业务在业务发展中, 我们坚持拾遗补缺原则, 尽量不与三级综合医院形成竞争, 而是把综合医院没有的业务开展起来, 例如小儿脑瘫、弱智和聋儿的托管康复、老年病康复, 把综合医院比较弱的康复治疗技术即 PT、 OT、 ST 和传统康复治疗做强、做规范,形成了他无我有、他弱我强的业务格局。(四)服从行业管理,规范执业康复机构要开展综合医疗工作, 不仅需要相应的人员、设备, 而且需要卫生部门的认可。我们在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时, 执业范围不仅有康复医学, 也把综合医疗列入其中。同时积极争取卫生、劳动等部门支持, 使我中心成为省、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工伤事故保险的定点康复机构,为全面开展康复和医疗工作打下了基础。二、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团队(一)加强队伍建设“中心”在开业前即派人外出学习康复业务, 先后派出 200 人次进修康复业务。如康复治疗科成立之初, 该科主任带领本科室的 6 名骨干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