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毛泽东《实践论》.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毛泽东《实践论》.doc

上传人:2210620458 2022/1/16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毛泽东《实践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一一知和行的关系
毛泽东
(一九三七年七月)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 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
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在读完《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一一知和行的关系
毛泽东
(一九三七年七月)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 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
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在读完《实践论》
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毛泽东同志对于
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 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 于
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 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者成功之母”。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重要原理,
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
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
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 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 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 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 在
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 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 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 阶级斗争,政治生活, 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因此,人的认识,
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 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人们的认识, 也都是
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 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
(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 ,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
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 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 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列宁说 过: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理论的基
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
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然而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发生, 而又服务于实践呢?这只要看一看认识的发展过程
就会明了的。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 看到各个事物的
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 社会实践的继续, 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 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 ,产生了概
念。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