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桃花源记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桃花源记教案.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9 2022/1/16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桃花源记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基本信息
课题
《桃花源记》
作者及 工作单位
许爱彬 中江县万福镇中心学校
教材分析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其时作者 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
年。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
基本信息
课题
《桃花源记》
作者及 工作单位
许爱彬 中江县万福镇中心学校
教材分析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其时作者 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
年。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作者虚 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里, 中年以后他长期 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 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 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 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他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 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一一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 世界之中。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学情分析
1该班学生的古文基础知识水平较高,听说读写与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较 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及时点拨分析同类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 想。

能力目标:
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 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 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 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 想境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新课,
二、 课文 分析
1 •朗读课 文,试背 诵课文。
2、提冋讨 论并归 纳:
三、 课堂 小结
四、 作业
一、 作家、作品介绍
二、 朗读课文。(或听老 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 齐读课文)
三、 合作探究问题:教 师提出问题并加以引
导。
四、 教师小结本文重点 字词要求学生做好记 录。
五、 布置课后作业
一、 要求学生课余搜 集有关资料。预习课 文,概述桃花源给自己 留下的印象。
二、 请同学们试翻译 课文。(每生翻译一句)
三、 给课文分段,归纳 段意。
四、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 题讨论回答。
五、 做好重点词语笔 记。
六、 完成课后练习。
1、 本课以合作、 探究为主。结合自主 等多种方法。学生在 教师的引导卜自己分 析。这就培养了学生 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