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卡尔曼滤波
前言
卡尔曼滤波器是在估计线性系统状态的过程中,以最小均方差为目的而推导出的几个递推数学等式,也可以从贝叶斯推断的角度来推导。
本文将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结-------------------------------------------- 这部分每讲一个数学性的东西,接着就会有相应的例子和直观的分析帮助理解。
首先假设我们知道一个线性系统的状态差分方程为
其中x是系统的状态向量,大小为n*1列。A为转换矩阵,大小为n*n。u为系统输入,大小为k*1。B是将输入转换为状态的矩阵,大小为n*k。随机变量w为系统噪声。注意这些矩阵的大小,它们与你实际编程密切相关。
看一个具体的匀加速运动的实例。
有一个匀加速运动的小车,它受到的合力为 ft , 由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公式,能得到由 t-1 到 t 时刻的位移和速度变化公式:
该系统系统的状态向量包括位移和速度,分别用 xt 和 xt的导数 表示。控制输入变量为u,也就是加速度,于是有如下形式:
所以这个系统的状态的方程为:
这里对应的的矩阵A大小为 2*2 ,矩阵B大小为 2*1。
貌似有了这个模型就能完全估计系统状态了,速度能计算出,位移也能计算出。那还要卡尔曼干嘛,问题是很多实际系统复杂到根本就建不了模。并且,即使你建立了较为准确的模型,只要你在某一步有误差,由递推公式,很可能不断将你的误差放大A倍(A就是那个状态转换矩阵),以至于最后得到的估计结果完全不能用了。回到最开始的那个笑话,如果那个完全凭预测的特种兵在某一步偏离了正确的路径,当他站在错误的路径上(而他自己以为是正确的)做下一步预测时,肯定走的路径也会错了,到最后越走越偏。
既然如此,我们就引进反馈。从概率论贝叶斯模型的观点来看前面预测的结果就是先验,测量出的结果就是后验。
测量值当然是由系统状态变量映射出来的,方程形式如下:
注意Z是测量值,大小为m*1(不是n*1,也不是1*1,后面将说明),H也是状态变量到测量的转换矩阵。大小为m*n。随机变量v是测量噪声。
同时对于匀加速模型,假设下车是匀加速远离我们,我们站在原点用超声波仪器测量小车离我们的距离。
也就是测量值直接等于位移。可能又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用测量值呢?测量值噪声太大了,根本不能直接用它来进行计算。试想一个本来是朝着一个方向做匀加速运动的小车,你测出来的位移确是前后移动(噪声影响),只根据测量的结果,你就以为车子一会往前开一会往后开。
对于状态方程中的系统噪声w和测量噪声v,假设服从如下多元高斯分布,并且w,v是相互独立的。其中Q,R为噪声变量的协方差矩阵。
看到这里自然要提个问题,为什么噪声模型就得服从高斯分布呢?请继续往下看。
对于小车匀加速运动的的模型,假设系统的噪声向量只存在速度分量上,,位移分量上的系统噪声为0。测量值只有位移,它的协方差矩阵大小是1*1,就是测量噪声的方差本身。
那么:
Q中,,位移上的为0,它们间协方差为0,即噪声间没有关联。
理论预测(先验)有了,测量值(后验)也有了,那怎么根据这两者得到最优的估计值呢?首先想到的就是加权,或者称之为反馈。
我们认定是预测(先验)值,是估计值,为测量值的预测,在下面的推导中,请注意估计和预测两者的区别,不混为一谈。由一般的反馈思想我们得到估计值: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