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文档名称:

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指标对比.doc

格式:doc   大小:267KB   页数:6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指标对比.doc

上传人:薇薇安 2022/1/17 文件大小:2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指标对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 65
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指标对比
二级2012版(33核心指标)
三级2011版(48核心指标)

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1)
【C】
关职责与流程。
5 / 65
【A】符合“B”,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
【A】符合“B”,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

政府指令的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3)
【C】
1、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具体的方案。
2、有专人负责,对口支援工作,保证达标工作进行。
3、相关人员熟悉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B】符合“C”,并
用当年案例证实在以下二方面能有提升:
(1)承担县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和部分疑难重症的诊治任务,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升。
(2)开展24小时连续性急诊科院内急救服务,组织建立本县域内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承担日常院前急救救治任务的能力有一定提升。
【A】符合“B”,并

2.数据指标显示在严重外伤(颅腔、胸腔、腹腔内大出血,与其它威胁生命需要紧急手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仅STEMI)、急性脑卒中等急危重症病人诊治效率及处理结果取得显著进步,其能力在本区域具有明显优势。
6 / 65
.、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保持绿色通道畅通。(★5)
【C】
、分诊工作,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
3.落实急会诊制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4.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保障患者优先收住入院,制定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患者转接流程,保障患者得到连贯
【B】符合“C”,并急诊抢救登记完善,病历资料完整,入院、转诊、转科有病情交接。
【A】符合“B”,并有急诊信息网络支持系统,有急诊与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各相关科室、急诊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对接,急诊科能够在患者送达前获取急救中心转送或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患者信息,院内相关各科室在患者收住入院前获取病历资料,提高效率。
.4.2
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能落实到位。(
【C】
1.医院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与高危新生儿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并且在技术、设施方面提供支持。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C】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
7 / 65
★4)
(包括急诊科、各专业科室、各医技检查科室、药剂科以及挂号与收费等)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
3.急诊服务流程体系相关责任部门人员知晓履职要求。
★6)

3.重点病种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熟悉本科室重点病种急诊抢救流程和职责。
【B】符合“C”,并

,措施落实到位。
,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B】符合“C”,并有重点病种急诊抢救登记、总结、分析、反馈及持续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危重症患者来源与救治能力在本区域具有优势明显。
【A】符合“B”,并持续改进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有成效。
.1
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的权利。医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C】

,对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进行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告知的同时,能提供不同的诊疗方案。
、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