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寄宿制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关键词】寄宿制; 学生管理; 问题成因; 对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 ― 0463 ( 2015 ) 03― 0028 ― 01 城郊学校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生源结构,给学校管理与教育造成一定的难度。要科学分析问题成因, 制定有针对性、人性化的管理对策,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营造和谐有序的学校氛围, 才能使学生愉快生活、安心学习。针对这些特殊环境中的特殊学生的管理与教育, 笔者认为要科学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以人为本, 营造和谐氛围,才能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安心理,使问题与矛盾最小化。一、寄宿制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1. 自理能力弱。有节奏的饮食起居生活和增大的学习量, 使他们无所适从, 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小学阶段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养成了依赖心理, 缺少了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进入中学后, 生活要自理、学习任务要独立完成,快节奏的生活和大容量的学习,使他们无所适从。同学间、师生间的不了解加剧了不安心理和缺失感。这些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的压力,在无法合理宣泄的情况下,必然出现许多违规违纪的行为。 2. 自控能力差。由于不能有效调节不良情绪, 面对同学之间的小是非、矛盾冲突, 一时冲动而不能理智控制, 导致偏激行为或突发事件的发生。又因为高年级学生的不良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他们盲目从众, 纷纷效仿。高年级学生背后操纵,低年级学生被迫违纪。 3. 集体观念淡薄, 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盛行。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容易形成小集体, 谁打谁的小算盘, 谁顾谁的小利益, 对集体的事情或消极对待或拖拉推诿。 4. 业余生活单调。学生全天候生活在校内,课余时间相对宽裕,但由于受条件限制和安全上的考虑, 课余活动相对较少, 其中的一部分学生为了寻求娱乐, 翻墙离校, 就近进城到网吧包夜, 还有一部分学生, 谎称有事请假回家,实则进城游玩,随意旷课。 5. 是非观念不强,缺乏正义感。学生中间丢钱、丢物、以大欺小、乱扔垃圾、损坏物品等恶性违纪事件时有发生, 但当生活老师和班主任调查处理时,无人说真话,有人违纪时,无人当场制止或去报告老师。 6. 生活态度消极。由于学校饭菜相对单一, 远不如家庭和城区丰富, 乱扔食物乱倒饭菜等浪费现象严重, 消极对待学校生活, 学习上得过且过, 成绩下滑。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对策 1. 发挥生活指导老师的指导职能, 从抓制度的落实做起, 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理,教学生学会自理生活。公共生活讲究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很显然, 有秩序的校内生活, 要从指导与落实两方面抓起。指导就是教学生学会自理, 如饮食起居、个人卫生、室内卫生、物品摆放等。在学会自理的基础上, 以落实各项制度为抓手, 调控和训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序完成校内生活的各项要求。建立各宿舍轮流值日制度。由值日生负责本宿舍学生的日常生活, 并将个人表现整理记载,报告生活老师,作为整改与评价的依据。 2. 定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丰富业余生活。如年级间、宿舍间开展球类比赛、读书比赛, 定期开放电脑室、读书阅览室等,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或玩健康文明的电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