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教学教案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116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教学教案模板.doc

上传人:wdggjhm62 2022/1/17 文件大小:1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教学教案模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 v 上皮借基底膜与固有层相连,局部黏膜下还有黏膜下层。 1.上皮层 上皮细胞按是否参与角化被分为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 (1)角质形成细胞:构成复层鳞状上皮。复层鳞状上皮又可分为角化和非角化鳞状上皮两种。角化鳞状上皮从外表到深层可分为:
. .
. v .
①角化层:细胞扁平,均质红染,无细胞核的称为正角化,可以看到细胞核的称不全角化;②颗粒层:位于角化层的深面,一般由2~3层细胞组成,细胞含有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染色深,核浓缩,角化程度越高,颗粒层越明显;③棘细胞层:位于颗粒层的深部,细胞大,成多边形,细胞之间通过细胞间桥相连,角化程度越高,细胞间桥越明显;细胞间桥通过桥粒彼此相连,桥粒之间有迂回盘曲的腔隙,是上皮细胞之间彼此进展物质交换的通道,称为面间管;④基内幕胞层:位于棘细胞层深面,是上皮的最底层,细胞成立状或柱状,与基底膜相连,排列成栅栏状,细胞核圆,染色深。其中基底层和邻近的棘层细胞有增殖能力,称为生发层。 非角化上皮由浅到深分为表层、中间层、基底层。表层相当于角化上皮的角化层和颗粒 层,但细胞有细胞核,无角化。中间层相当于角化七皮的棘细胞层,但细胞体积更大,细胞 间桥不明显。基底层细胞形态与角化上皮一样。(2)非角质形成细胞:不参与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分化。包括:①黑色素细胞:位于黏膜上皮的基底层,由神经嵴细胞迁移而来,细胞胞浆透明,胞核圆或卵圆,含黑色素颗粒,细胞质有树枝状突起深入基内幕胞或棘细胞层,并通过这些突起将黑色素颗粒排人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因此临床上,牙龈、硬腭、颊舌等处常可看见色素沉着斑,这些部位也是黑色素性病变的好发部位;②朗格汉斯细胞:主要位于棘层,也可见于基底层,细胞质透明,有树枝状突起,细胞核染色深,有人认为该细胞与黏膜的免疫功能有关,也有人认为该细胞是上皮的调节细胞,调控上皮细胞的分裂和分化;③迈克尔细胞:位于上皮基底层,常成群分布,可能来自于神经嵴或上皮细胞,现认为此细胞是一种压力或触觉感受器。 2.固有层 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其中伸人上皮局部的乳头 称为乳头层,其余局部称为网状层。固有层的纤维主要是工型胶原纤维,此外还有弹性纤维。细胞成分主要是成纤维细 胞,此外还有组织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肥大细胞等。固有层组织对上皮层起到支 持、营养的功能,并对上皮细胞的分化起调控作用。3.基底膜上皮与固有层严密结合,它们的相接处有一层膜状构造称基底膜。电镜下,基底膜由透明板、密板、网板三局部构成。其中透明板和密板来自于上皮细胞,统称基板,主要成分是
. .
. v .
Ⅳ型胶原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网板来自于固有层,主要成分是Ⅶ型胶原蛋白。类天疱疮患者由于上皮和固有层在透明板处别离,因此形成上皮下疱。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时,基底膜中的Ⅳ型胶原蛋白发生改变,有利于癌变细胞向结缔组织中浸润。4.黏膜下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小涎腺、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脂肪组织,为固有层提供营养和支持。并不是所有的黏膜都有黏膜下层,黏膜下层主要分布在被覆黏膜,而在牙龈、硬腭等处那么无黏膜下层。
〔三〕口腔黏膜的功能 1.屏障功能 (1)上皮屏障:完整的口腔黏膜上皮是阻止异物和微生物进入深层组织的天然生理屏障,并在口腔咀嚼运动中承受压力、牵拉力和摩擦力。 (2)唾液屏障:唾液对口腔黏膜的机械冲洗不仅去除了有毒物质,而且使细菌和微生物 不能够粘附于口腔黏膜外表。此外,唾液中的黏蛋白在黏膜外表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滋润、抗枯燥以及阻止外源性酸和降解酶进入黏膜的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细菌也有抑制作用。(3)免疫屏障:上皮的淋巴细胞、朗格汉斯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都发挥着免疫功能。 2.感觉功能 (1)口腔黏膜对触觉、痛觉和温度觉非常敏感。 (2)口腔黏膜有味觉感受功能,这是口腔黏膜所特有的。(3)口腔黏膜有渴觉感受器,并在调控口渴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4)口腔黏膜的感受器对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