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城镇体系(tǐxì)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1、城镇(chéngzhèn)体系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研究进展
(1)概念(gàiniàn)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区域(qūyù)条件分析评价
3、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xiànzhuàng)特点
(1)城镇(chéngzhèn)体系的历史演变
主要城镇职能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在历史演变的分析中,要重视历史遗存,保留和挖掘城镇特色
划分城镇体系的发展阶段
第13页/共31页
第十三页,共32页。
二、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fēnxī)评价
3、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xiànzhuàng)特点
(2)城镇体系(tǐxì)的现状特点
城镇体系结构的特色
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
城镇体系的现状
第14页/共31页
第十四页,共32页。
二、城镇发展(fāzhǎn)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4、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jīchǔ)与现状特点
经济发展(fāzhǎn)水平与产业结构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人口和劳动力
教育和科技情况
人口数量近10年来的变动,人口年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人口密度、人口的城乡分布,人口的素质(学历年限);劳动力数量及占总人口的比重,近10年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主要是农村劳动力)。
农业方面要分析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商品率,主要农产品的基地数量、分布、类型等;工业方面要分析主要工业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产业主要了解商贸。
主要是区域铁路、公路干线及水运航线和快速交通的基本情况;区域供电和电信设施情况;区域与各城镇的自来水普及率、气化率等。
在区域内分布的大专以上高等学校的数量、学生数;中小学入学率、辍学率、毕业率;专业科研单位的数量,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数,万人拥有的大专以上人员数,高级职称比重。
第15页/共31页
第十五页,共32页。
二、城镇(chéngzhèn)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5、生态环境(shēnɡ tài huán jìnɡ)条件
城镇(chéngzhèn)环境的污染情况
区域生态环境
需要调查分析的指标有:森林覆盖率及森林分布,气象灾害的类型、频度及危害程度,水资源丰度及水旱灾害情况,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肥力退化等情况。对一些乡镇企业数量多、分布散的地区也要分析评价区域的三废污染情况。
主要调查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情况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损失情况,污染源、污染物类型、污染范围、污染的程度、污染的历史、污染造成的危害、经济损失和后果等是主要调查指标,还可调查城镇的绿化率、公共绿地情况、噪声污染、酸雨、垃圾处理等。
第16页/共31页
第十六页,共32页。
确定(quèdìng)评价的指标体系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一般采用特尔斐法,请权威专家对指标因子进行排序或直接打分,打分采用百分制、十分(shífēn)制或五分制。也可以由规划成员参考有关资料,并根据经验集体讨论排序或打分,汇总后作平均化处理,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值。
二、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fēnxī)评价
6、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选择综合评价模型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计算确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
按照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后分级编绘评价图
定量指标,用原始统计数和预测数据直接计算出标准值。定性指标,依据一定的标准由好到差依次划分若干等级分别取相应的量化值直接作为标准值。
把评价值从大到小分级列表,据综合评价分级表,以区域城镇体系现状图为底图,编制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图。
城镇发展条件综合指标体系
第17页/共31页
第十七页,共32页。
三、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rénkǒu)城镇化水平预测
1、城镇发展(fāzhǎn)战略
战略目标
战略方针
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chéngshì)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chéngshì)和小城市(chéngshì)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首先,要与本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和高层次的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相协调;其次,战略目标不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类同,也不同于单个城市(镇)的目标,应当从城镇体系的整体考虑,所以指标不宜过多;第三,战略目标应当是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柏结合。
战略阶段
·规划期达到的城镇化水平,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标;
·城镇经济的发展目标以及在整个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变动目标;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变动的目标;
·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定位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
·城镇环境质量的目标;
·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目标。
一般以近、中、远规划期作为战略阶段划分,提出每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对于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