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答高博士诗翻译赏析
《答高博士诗》作者为南北朝诗人何逊。 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
窗凉夏首,幽居多卉木。 飞蜨弄晚花,清池映疏竹。 为宴得
快性,安闲聊鼓腹。 将子厌嚣尘,就予开耳目。 【赏析】 高
古诗答高博士诗翻译赏析
《答高博士诗》作者为南北朝诗人何逊。 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
窗凉夏首,幽居多卉木。 飞蜨弄晚花,清池映疏竹。 为宴得
快性,安闲聊鼓腹。 将子厌嚣尘,就予开耳目。 【赏析】 高
爽为人“博学多材”,而孤傲不肯让人。 据说他去拜访延陵县令孙抱,孙抱对他“了无故人之情” 。高爽便在县阁下的鼓上题诗曰: “徒有八尺围,腹无一寸肠。面皮如许厚,受打未讵央(尽) 。”以鼓喻人,把这位“形体肥壮,腰带十围”的官老爷,骂得直瞪眼。何逊此诗所答
的“高博士”,就是他。 公元 516 年(梁天监十五年)夏,何逊
在吴县(今苏州)任会稽太守庐陵王萧续记室, 高爽则寓居于晋陵 (今常州)太守府中为客。他“卧闻杂沓路,坐对空寂宇” ,心情不免烦忧。便给相邻的何逊寄了首诗,以表达“若人不在兹,烦忧何得愈”的相念之情。因为是相交甚笃的老朋友,何逊的答诗写得很真挚,也很风趣。开头两句,先向朋友描述自己居所的幽清: “北窗凉夏首,幽居多卉木”。“夏首”点明时令。南朝人习惯称初夏为“夏首” ,如王僧孺《侍宴诗》“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就是如此。时令才是初夏,又在背阴的“北窗”之下,那清凉之意就简直可掬、可赠了。窗外又是幽静的庭园, 凭窗而望,还可饱览园中的佳卉秀木——这样
的环境,较之于高爽“卧闻杂沓路”的喧嚣,自然要幽清多了。何况
还有更富诗意的景致呢: “飞蜨(蝶)弄晚花,清池映疏竹” 。前句写
窗前有花,诗人眼际便多了璀璨的丽色。 此刻时近黄昏,暮色中的“晚
1
花”更显得朦胧可爱。故轻盈的蝴蝶,也还舍不得归去,仍在花间留连。诗人用一“弄”字,描摹它忽而凝立花枝、 忽而翩然起飞的景象,仿佛是在与晚花游戏似的。 这便给暮色中的庭园之景, 增添了生意和动感。后句叙园中有竹,诗人耳边又多了风吹竹叶的飒飒之音。而且它们是疏疏地夹池而生,竹影叠印着清波,波光辉映着翠竹。这庭园
暮景,又显得多么明净和安谧! 诗人把自己所居之境,写得如此美好,当然不是为了自我陶醉。他的本意,无非是想邀请烦忧中的友人来此相叙。但“邀将不如激将” ,诗人开篇未叙相邀之意,先画居所清景之美,正是要激发友人来访的兴味。 因为这景致是展现给朋友看的,故笔下点缀得分外美好, 不染一点尘俗之色。有了这一层铺垫,诗人再开口相邀, 就有吸引力了。 不过,他先又讲了番生活哲理:“为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 。要想欢乐,就痛痛快快尽性而乐;有了安闲的时日,不妨鼓腹而游。 “鼓腹”犹言“腆着肚子” ,其典出于《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而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这里用来表现安闲之态,颇为传神。这两句写得很诙谐,吐语也明快旷达。当时高爽已结束临川王参军生涯,又未曾担任晋陵令,正处在依人为客的落拓之中,心境颇为悒郁。但他是孤傲之士,在落拓之中,也不能忍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