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word
word
标准文档
word
化学根底知识
一.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b、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子趋势
化学性质
举例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He、Ne、Ar等
金属元素
<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Na、K、Mg等
非金属元素
≥4个〔氢为1个〕
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不稳定
N、P、S、Cl等
【小结】由此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时,该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
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氢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Hydrogenium,元素符号就是H;氧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Oxygenium,元素符号就写作O。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一样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u表示铜,Ca表示钙,Cl表示氯,等等这些用于表示元素的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小结】元素符号从宏观角度可表示一种元素,从微观角度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当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时,那就只有微观角度的意义,表示几个原子。
【注】必须记住的三十种元素与其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Pt Au Ag Cu Fe Mn Zn Ba Hg I
元素周期表
〔1〕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的100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指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数值上等于核电荷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并标出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编排结构:
① 共有7个横行,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
word
word
标准文档
word
② 共有18个纵列,每一纵列为一族,其中第8、9、10共同组成一个族〔第八族〕,所以共有16个族;稀有气体为0族。
③ 每一元素占据一格,其中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例题解析
例3、 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某某息理解不正确的答案是〔 〕
11 Na
钠
A.质子数为11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位NaD.
解: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四 离子
离子
离子的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的形成与分类: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响中易失去电子,使得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正电荷〔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一般电子层数减1。
〔2〕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响中易得到电子,使得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负电荷〔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为阴离子,电子层数不变。
离子符号:
〔1〕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如:阳离子:Na
word
word
标准文档
word
+、Mg2+、Al3+等;阴离子:Cl-、SO42-等。
〔2〕含义: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镁离子中数字“2〞的意义如下:
表示2个镁离子
2Mg2+
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带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符号
元素符号,如Na
阳离子符号,如Na+
阴离子符号,如O2-
联系
失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例题解析
例4根据如下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号和数字表示带正电的质子的数目,弧线上数字代表各电子层带负电的电子的数目),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