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890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ppt

上传人:350678539 2022/1/18 文件大小:3.8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程标准
2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目标
3
2
1
2
3
4
5
6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页,共26页。
教材分析
《学看地形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程标准
2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目标
3
2
1
2
3
4
5
6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页,共26页。
教材分析
《学看地形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中第二课时的内容。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地貌,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征。地形图的判读为以后学****地形基本特征奠定了基础,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其它等值线打下了基础。
第二页,共26页。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
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第三页,共26页。
学****目标
,说出等高线和等高距的概念;
,指图总结等高线的特征,观察说出等高线的
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第四页,共26页。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热情较高,参与意识较强,但
缺乏空间和立体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中要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五页,共26页。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合作探究
动手实践
第六页,共26页。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登山探险之初发现
登山探险之再发现
登山探险之实战演****br/>第七页,共26页。
疑惑:
一位朋友在我出发前送给我一张奇怪的图,他告诉我,我登的山就在图上,那么人们是如何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山绘制成平面图的呢?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第八页,共26页。
环节一:看一看知原理
环节二:试一试明概念
环节三:想一想得特征
板块一:登山探险之初发现
第九页,共26页。
环节一:看一看知原理
第十页,共26页。
,并试着用平滑的 曲线把海拔100米的点连接成线。
、300米的点,然后连 点成线。
,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立体和平面的转化过程。
等高线:指在地图上将地面海拔高度_____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距: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高度之_____。
相同

环节二:试一试明概念
第十一页,共26页。
第十二页,共26页。
对照刚刚所画的等高线地形图,想一想,指图总结等高线的特征:
相等
相等

不相交

① 同一等高线上任意一点的高度都______;
②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______。等高线的水平间距
越大,即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____,等高线越密
集,表示坡越____;
③ 等高线一般______ (相交/不相交)。
环节三:想一想得特征
第十三页,共26页。
板块二:登山探险之再发现
1、 把全班分为若干组,老师给每组发一个沿等高线切断
的不同的山体模型。
第十四页,共26页。
2、自学课本39页“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小组合作探究
8分钟内完成多媒体上显示的任务:
第十五页,共26页。
任务:
1、请在白纸上绘制所领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
2、请对照课本上“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在本组
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并指出都有哪些山地部位;
3、根据下表,请总结所找山地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特征:
等高线形态特征
海拔中间___,四周___。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向海拔___处凸出。
等高线向海拔___处凸出。
两条相邻且海拔___(相同/不相同)的等高线之间。
等高线___处。
4、请估算所发模型山顶的高度。
山地部位
第十六页,共26页。
学生活动展示
第十七页,共26页。
小组成果展示一
第十八页,共26页。
小组成果展示二
第十九页,共26页。
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