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nb6785 2022/1/18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1 / 25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一、栽培模式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新型水稻栽培模
式。主要是改传统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一东北向,角度为磁南偏
西20度;水稻栽培行为通风透光超大行与栽植水稻小行蘖,深施则能提高下位根的活力而增加每穗颖花数。
2、磷 磷能促进植株体糖的运输和淀粉合成,加速灌浆结
实,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籽粒结实率。水稻幼苗期和分蘖期磷的
供应非常重要,此时缺磷会对以后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明显的不良
影响。因此,磷肥必须早施。在水稻开花以后追施磷肥会抑制体
淀粉的合成而阻碍籽粒灌浆。
3、钾 钾能提高水稻对恶劣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并减少病虫害
发生,所以有人称钾肥为"农药"。
钾通过促进碳、氮代,可减少病原菌所需的碳源和氮源、
提高植株三磷酸腺苷酶的活力,促进酚类物质的合成,从而提高
作物的抗病能力。钾能增加植株根、茎、叶中硅的含量,提高单
位面积叶片上硅质化细胞的数量,茎秆硬度、厚度和木质素含量
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并最终增加水稻对病原菌侵染的抵抗力。
4、硅 水稻是代表性的喜硅作物,吸硅量在各种作物中最多,
有"硅酸植物"之称。硅是水稻的必需营养元素。
5、锌 锌对水稻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锌能促进生长素的合
成。水稻锌含量是营养器官大于繁殖器官。苗期和穗期尤其是苗
期是水稻的吸锌高峰,%
%。缺锌是水稻生产上较为普遍的问题。缺锌最明显的症
状是植株矮小,叶片中脉变白,分蘖受阻,出叶速度慢,严重影
响产量。因此,有人将锌列入仅次于氮、磷、钾的水稻"第四要素"。
.
5 / 25
三、稻株缺素症状
1、缺氮,水稻缺氮时,其叶片体积减少,植株叶自下而上变
黄,稻株矮、分蘖少,叶片直立。
2、缺磷 稻株缺磷时,植株高度基本正常,但叶片呈深绿色
或紫绿色,株型直立,分蘖少。
3、缺钾 植株叶片由下而上在叶脉上出现红褐色斑点,下部
叶片边缘变黄。稻株分蘖较少,植株矮。叶片暗绿,顶部有赤褐
斑。缺钾症状一般在移栽后开始,到移栽后20--30天最明显。
4、缺钙 植株主茎中部叶片的叶绿素间断或消失,叶片卷曲,
最后死亡。新叶顶部卷曲、发白、不久变褐。但下部叶片一般表
现正常,原因是钙在植株体的流动性较差。
5、缺镁 镁在植株体流动性较好。缺镁时主茎中、下部叶
片褪色,并沿叶脉变黄,叶片卷曲死亡。植株分蘖少,稻株矮。
但上部叶片看不出症状。
6、缺铁 植株叶片叶脉之间缺绿,随后变黄。但老叶仍呈绿
色,惟新叶变黄。对出现缺铁症状的稻田,可喷施铁盐补充铁质。
四、水稻各生育期需肥规律
1、水稻不同时期对养分的吸收。水稻自返青至孕穗期,各种
元素吸收总量增加较快。自孕穗期以后,各种元素增加的幅度有
所不同。对氮素来说,至孕穗期已吸收生长全过程总量的80%,
其中磷为60%,钾为82%。
2、植株吸收氮量有分蘖期和孕穗期两个高峰。吸收磷量在分
.
6 / 25
蘖至拔节期是高峰<约占总量的50%>,抽穗期吸收量也较高。钾
的吸收量集中在分蘖至孕穗期。自抽穗期以后,氮、磷、钾的吸
收量都已微弱,所以在灌浆期所需养分,大部分是抽穗期以前植
株体所贮藏的。
五、水稻施肥技术
1、施肥数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对262个水稻试验结果统
计,水稻最高纯收益时的氮肥用量为每667平方米12千克,氮、
磷、钾1:0.88:0.32。但此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化肥试验
网的试验结果也说明,在水稻氮、磷、钾的配比中,从经济效益
来看,以1:0.5:0.5为好。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667平方米施纯
氮10--12千克、纯磷4--7千克、纯钾4--8千克。
2、施肥原则
<1>基肥 插秧前结合整地施入的肥料称为基肥。一般以有机
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其中磷、钾肥可一次施入。因为水稻一
生中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在出穗以前,故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80
%以上,以满足水稻前期营养器官迅速增大对养分的需要。另一
方面,结合耕作整地施基肥,能使土肥充分融合,为水稻生长发
育创造一个深厚、松软、肥沃的土壤环境。
<2>追肥
分蘖肥 移栽水稻返青后至分蘖期间追施的肥料称为分蘖
肥。其目的在于弥补稻田前期土壤速效养分的不足,促进分蘖早
.
7 / 25
生快发,为水稻后期生长发育奠定基础。
穗肥 水稻幼穗开始分化至穗粒形成期迫施的肥料称为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