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 v .
正式采样:按照监测方案,实施现场采样。
补充采样: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样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那么要进展增设采样点补充采样。
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调查和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可直接采样。
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对于制备用具以及制备场所均有要求。制备步骤分为风干、粗磨、细磨、分装等。
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除规定或推荐的标准方法外,还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进展分析。
分析记录一般要设计成记录本格式,页码、容齐全,用碳素墨水笔填写详实,字迹要清楚,需要更正时,应在错误数据〔文字〕上划一横线,在其上方写上正确容,并在所划横线上加盖修改者名章或者签字以示负责。
分析记录也可以设计成活页,随分析报告流转和保存,便于复核审查。
分析记录也可以是电子版本式的输出物〔打印件〕或存有其信息的磁盘、光盘等。
记录测量数据,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只保存一位可疑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计量器具的精度及分析仪器的示值确定,不得随意增添或删除。
结果表征
平行样的测定结果用平均数表示, 一组测定数据用Dixon 法、 Grubbs 法检验剔除离群值后以平均值报出;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测定结果以“未检出〞报出,参加统计时按二分之一最低检出限计算。
土壤样品测定一般保存三位有效数字,含量较低的镉和汞保存两位有效数字,
. .
. v .
并注明检出限数值。分析结果的精细度数据,一般只取一位有效数字,当测定数据很多时,可取两位有效数字。表示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可超过方法检出限的最低位数。
关于监测报告:报告名称,实验室名称,报告编号,报告每页和总页数标识,采样地点名称,采样时间、分析时间,检测方法,监测依据,评价标准,监测数据,单项评价,总体结论,监测仪器编号,检出限〔未检出时需列出〕,采样点示意图,采样〔委托〕者,分析者,报告编制、复核、审核和签发者及时间等容。
资料统计与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评价因子数量与工程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那么重。当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展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展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工程,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