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闪烁谱仪伽马能谱
第1页,本讲稿共21页
NaI(Tl)单晶 γ 闪烁谱仪与
γ 能谱测量
前言
在科研、生产、医疗和环境保护各方面,用γ射线的能谱测量技术,可以分析活化以后物质的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测量
0
γ1
γ2
60Ni
137Cs的衰变纲图
137Cs(τ=30a)
β
0
γ
137Ba
返回
第9页,本讲稿共21页
NaI(Tl)单晶 γ 闪烁谱仪与
γ 能谱测量
闪烁谱仪的工作原理--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散射
正负电子对产生
返回
θ
散射光子
康普顿电子
电子
负电子
光电子(EkE γ)
入射光子
电子
第10页,本讲稿共21页
NaI(Tl)单晶 γ 闪烁谱仪与
γ 能谱测量
闪烁谱仪的工作原理—考虑此脉冲的幅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入射到光电倍增管阴极上的光子数量即入射能量
光电倍增管的工作电压
线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返回
第11页,本讲稿共21页
NaI(Tl)单晶 γ 闪烁谱仪与
γ 能谱测量
闪烁谱仪的性能指标
闪烁体—把射线能量转换成光能
阻止本领—阻止本领越大探测效率约高
发光效率—定义为发出光子能量与吸收射线能量之比
发光时间—发光衰减时间越短,时间分辨本领越高
第12页,本讲稿共21页
NaI(Tl)单晶 γ 闪烁谱仪与
γ 能谱测量
闪烁谱仪的性能指标
光电倍增管—把荧光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
灵敏度(响应度)—定义为阳极电流或电压信号同入射光通量之比
光谱响应—灵敏度与波长之间的关系
暗电流与本底脉冲—当光电倍增管无光照时,阳极产生的电流是暗电流,相应的脉冲即本底脉冲,它造成多道分析器的虚假计数
时间特性—光电子由光阴极渡越到阳极的时间越短,时间特性越好
第13页,本讲稿共21页
NaI(Tl)单晶 γ 闪烁谱仪与
γ 能谱测量
闪烁谱仪的性能指标
整个谱仪的性能
能量分辨率
线性
稳定性
返回
各峰的能量分辨率
通常NaI闪烁谱仪的能量分辨率以137Cs的单能射线峰为标准。
第14页,本讲稿共21页
NaI(Tl)单晶 γ 闪烁谱仪与
γ 能谱测量
实验步骤
返回
,预热半小时
,选择合适的工作电压(如何选择)
,调节放大倍数,使显示器上出现的谱图尽量大(考虑先测哪个源的能谱及测量过程中工作条件是否能改变)
,将源放回原处,降低电压,关闭电源
第15页,本讲稿共21页
NaI(Tl)单晶 γ 闪烁谱仪与
γ 能谱测量
如何选择合适的工作电压?
实际情况下,工作电压的少量漂移不可避免,这会对测量产生影响,需要测定闪烁谱仪的坪曲线。坪曲线是入射粒子强度不变时,计数率随工作电压变化的曲线,应选择计数率随电压变化较小的电压为工作电压,同时电压选择又不可过高,否则影响谱仪寿命。
返回
计数率
电压
可选择区间
坪曲线
第16页,本讲稿共21页
NaI(Tl)单晶 γ 闪烁谱仪与
γ 能谱测量
测量过程中工作条件是否能改变?先测哪个源的能谱?
测量过程中工作条件不能改变,因为实验要测得能量和道址的关系曲线,采用了Co和Cs的共四个已知能量峰及其道址,这样做更接近于实际曲线。所以不能变工作条件;否则, Co和Cs测出的不是同一条能量刻度曲线。
由于工作条件不能改变,而Co的最大峰能量大于Cs的,所以先测Co来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若先测Cs的能谱,则Co的能谱可能会超出最大道址。
返回
第17页,本讲稿共21页
NaI(Tl)单晶 γ 闪烁谱仪与
γ 能谱测量
实验要求
返回
大致记录两个γ能谱,指出各峰的名称
记录工作条件和各已知能量峰的道址,并计算在此条件下的能量刻度曲线E-Ch及其相关系数
给出谱仪的能量分辨率
回答课后三道思考题,并考虑如何从实验上减少反散射峰的形成
完成实验总结
第18页,本讲稿共21页
NaI(Tl)单晶 γ 闪烁谱仪与
γ 能谱测量
返回
参考书目
张天喆,:科学出版社,2004
吴思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