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20年代的小说.ppt

格式:ppt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年代的小说.ppt

上传人:追风少年 2011/7/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年代的小说.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 20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为人生”的小说
第二节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
第三节浪漫抒情与创造社小说创作
第四节早期乡土小说创作
第一节“为人生”的小说
“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
1. 五四启蒙运动: “人生究竟是什么”。
2. 受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影响。
如: 1918年《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
一. 冰心的小说
“问题小说”的首席作家。早期其“只问病源,不开药方”,主要以切实生活为基础。共三类题材(见书)
1、“爱”的哲学
:受基督教和泰戈尔影响;受传统文化影响
:人道主义、民主意识和博爱精神的文学化
:幻美的影子;理想的“药方”(《超人》)
2、印象式的感悟
3、宣泄式的叙述
4、冰心体的文字
阿英最早提出“冰心体”概念。见《现代十六家小品》
二. 叶绍钧的小说
叶圣陶,真诚的为人生派作家
1、早期“问题小说”:

“隔膜”主题:封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关系。
2、后期“人生派小说”:刻写知识分子(教育小说家)和市镇小市民的精神历程(精神病态)
茅盾说:“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智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绍钧!””
3、独特的讽刺艺术:辛辣而平静,"不动声色"
《潘先生在难中》开创的“逃难”题材是最适合于讽刺的题材。
三. 王统照的小说(“爱”与“美”的哲学)
1、“五四”时期追求“爱”与“美”。歌颂“爱”“美”的崇高、纯洁及其改造人生的伟大力量。
代表作《微笑》、小说集《春雨之夜》
2、“五四”后,小说中逐渐看到“爱”与“美”的破灭, 向现实回归。
代表作《沉思》、《雪后》、《湖畔儿语》等。
3、王统照还是中国现代中长篇小说的最初的实践者:
他的《一叶》与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都出版于1922年
4、30年代王统照写出了描写农村生活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山雨》,1933年由上海开明书店以同样的装帧与茅盾的《子夜》一起出版,因此:
1933年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子夜》、《山雨》年"。
第二节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及其他作家的抒情小说创作
一、郁达夫的“自序传”小说创作
1、什么是“自叙传”小说
侧重于作家的自我暴露,以及个人私生活和私密心理(privacy)的描写,是接纳了日本“私小说”和其他一些外国小说(比如卢梭)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小说。郁达夫是主要代表人物。这种小说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大胆暴露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尤其大胆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灵与肉的冲突及其变态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旧文艺挑战的艺术手段。是五四时代“人的发现”的旗帜下的又一艺术收获。
2、《沉沦》
A 、感伤的抒情——时代的“被摈弃者”和“零余者”
B、在满足性本能中寻求个性解放
C、郁达夫小说中对性与色的描写,与所谓“黄色文艺”、“色情描写”有着本质区别
3、《迟桂花》
讲述翁则生、莲和“我”的故事
第一, 翁则生的故事
第二, 莲的人生故事
第三, 叙述者“我”(“老郁”)的故事
表现出了作者倾心、礼赞、皈依自然的意旨
4、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小说给人一种感伤之美。感伤,但纯净。
(1) 自我大胆的暴露与写真,包括对病态心理的大胆揭示 (2) 感伤而强烈的抒情 (3) 结构的散文化 (4) 流丽清新的文笔
第三节浪漫抒情与创造社的小说创作
、倪贻德、冯沅君
:张资平、叶灵凤
3. 庐隐(文学研究会成员,但小说风格属于典型的浪漫抒情小说)
第四节早期乡土小说创作
一、概念及其代表作家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处、中期,一批寓居在北京、上海的青年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度下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精神弱点,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代表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许钦文、彭家黄、许杰、蹇先艾、黎锦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