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研究论文.pdf

格式:pdf   大小:471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研究论文.pdf

上传人:2024678321 2016/8/16 文件大小:4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研究论文.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参考标准法律硕士理论性研究论文评阅参考标准法律硕士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应用性专题研究论文评阅参考标准一、论文的选题意义一、论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与司法实践价值二、对文献资料掌握的程度二、所选案例及调研数据是否紧扣论题三、论文所反映出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水平三、论述及论证方法是否反映了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四、论文的创造性四、是否针对特定的问题做出了独立思考,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五、写作的规范性和逻辑性等方面五、不拘泥于理论性研究论文格式,具有与论文类型相适应的写作规范与逻辑六、论文的不足六、论文的不足论文所反映出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水平优()良()中()差() 论文所反映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良()中()差() 论文写作水平优()良()中()差() 论文写作水平优()良()中()差() 该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该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是否同意该硕士生参加论文答辩是否同意该硕士生参加论文答辩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研究 Studies on Double pensation System 作者姓名: 冯振阳指导教师: 卢代富教授西南政法大学 SouthwestUniversity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 内容摘要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立法初衷是消灭事实劳动关系,以便尽可能通过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但该制度将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强加给用人单位,忽视了劳动者的协助义务,同时该制度也违反了“无损害即无赔偿”的法理,在实践中诱发了诚信危机,激化了劳资冲突,急需从司法及立法方面予以应对。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立法目的。在对事实劳动关系三种处理意见考察的基础上,认识到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目的在于消灭事实劳动关系,使劳动关系全部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第二部分对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正当性提出了质疑。二倍工资制度据以确立的基本前提是:实践中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对劳动者不利。本部分通过对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以及书面劳动合同的功能进行分析, 说明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单位的假定是不科学的,书面劳动合同的作用有限,而且其劳动关系的证明功能亦不断弱化,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立法前提是有问题的。第三部分对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法理性缺陷进行了分析。惩罚性赔偿得以适用,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同时要求受害人实际受有损害。而二倍工资赔偿制度不要求用人单位主观上具有过错,只要有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就要承担二倍工资责任, 同时也不要求劳动者实际上受有损害,故二倍工资赔偿制度违反了惩罚性赔偿的一般原理。第四部分对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法律效果进行了分析。《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 虽然劳动合同签订率有所上升,但是合同内容不规范,大多数不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劳动合同在事实上成为用人单位防范劳动者主张二倍工资的工具,加剧了劳资双方的不信任。劳动者也往往利用用人单位的管理漏洞,恶意不签订或拖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后再伺机起诉主张二倍工资。从实际效果看,《劳动合同法》的这一制度设计“好心办了坏事”,不仅没有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劳资冲突。 2 第五部分是针对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提出的改善建议,包括司法机关的应对措施及立法方面的建议。司法实践方面主要论述了各地法院采取切实措施纠正了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不合理之处,如由于劳动者自身原因导致没有订立书面合同的,其无权要求二倍工资赔偿。在立法方面,建议取消二倍工资制度,打破对书面劳动合同的迷信,承认非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关系;至少应对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适用要件加以限制。关键词:书面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关系;二倍工资;恶意诉讼 1 Abstract Double salary compensation system was originally legislated to eliminate actual labor relationship, make the clear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both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and establish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through the written labor contractsas faraspossible. However, this system imposes the sign of written 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