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其次章 消化道感染细菌
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的细菌,主要引起:胃肠道疾病;食物中毒;肠道外感染
主要包括
——肠杆菌科细菌(最重要)
——弧菌属细菌
——幽门螺杆菌和弯曲菌属
1
-
2021
肠杆菌科
是一大群生物学性子多肽,对热稳固
机制为激活细胞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导致腹泻
LT和ST同时存在,致病性要强
17
-
2021
所致疾病:
肠道外感染(内源性感染)
(条件致病——借居位置转变)
化脓性感染——定位转移
腹膜炎,阑尾炎,创伤感染,手术刀口感染,肺炎,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等
泌尿道感染——病原菌来自病人肠道
占泌尿道感染首位,女性多见(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18
-
2021
肠道感染——胃肠炎(腹泻),(外源性感染)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
婴幼儿,旅行者腹泻,与霍乱相像;致病物质主要是:菌毛,肠毒素,内毒素,K抗原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较大儿童及 成人腹泻,与菌痢相像腹泻呈脓血;致病物质主要是:菌毛,内毒素,不产生肠毒素;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婴儿腹泻(水样腹泻);致病物质主要是菌毛,不产毒素,主要破坏肠粘膜上皮细胞功能;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O157):
出血性结肠炎,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致病物质是菌毛,Vero毒素及溶血素;
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 (EAEC):
婴儿腹泻(连续性),致病物质:菌毛及毒素
19
-
2021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作用部位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ETEC
小肠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腹痛,低热
质粒介导LT和(或)ST肠毒素,大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
EIEC
大肠
痢疾样腹泻:水样便,继以脓血黏液便,腹痛,发热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28ac、29、112ac、1244、152、164、167
EPEC
小肠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发热
质粒介导粘附和破坏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2、55、86、111、114、119、125、126、127、128、142、158
EHEC
大肠
水样便,继以大量出血,剧烈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原性噬菌体编码vero毒素,中断蛋白质合成
157、26、111
EAEC
小肠
婴儿腹泻;持续性水样便,呕吐,脱水,低热
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阻止液体吸收并产生毒素
42、44、3、86等
常见O血清型
6,8,15,25,
27,78,148,159
20
-
2021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肠道外感染:(IMViC)
标本→涂片,染色→分别培育→鉴定
尿路感染时每ml尿含菌≥10万,有诊断价值
肠道内感染
用EMB培育基
分别培育+生化反应+血清分型+毒素测定+核酸检测等
卫生细菌学检查
21
-
2021
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我国制定的生活饮水卫生标准规定每ml水中细菌菌落数不得超过100个;
卫生学指标
大肠菌群指数
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细菌总数
每1ml或1g样品中细菌总数
22
-
2021
总结
如何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肠道杆菌的抗原有哪些?
引起腹泻的5种大肠杆菌区分是什么.
大肠杆菌卫生学检测指标有哪些?
?
23
-
2021
其次节志贺菌(痢疾杆菌,Shigella)
24
-
2021
生物学性状
外形染色
符合肠杆菌特点,有菌毛,无鞭毛,无动力是本菌与其它肠道致病菌主要区分点
培育特性
肠道鉴别培育基上的无色透亮,乳糖不发酵菌落
生化反应
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乳糖(-)(宋内志贺菌迟缓发酵乳糖),H2S-,尿素(-),动力(-)
抗原分类——依据O抗原分4群,40余型
A群——痢疾志贺菌(12)
B群——福氏志贺菌(15)
C群——鲍氏志贺菌(18)
D群——宋氏志贺菌(1)
抗击力 比其它肠杆菌弱,特殊对酸敏锐
25
-
2021
26
-
2021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侵袭力
——菌毛:黏附肠黏膜上皮细胞,并传入上皮细胞内进行繁殖,形成感染灶,释放毒素引起炎症反应,出现典型的脓血粘液便;不进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