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1 / 11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
上传: 李信     更新时间:2013-1-9 13:58:41
.
11 / 11
草虫的村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水潜夫等,原籍XX,后为吴兴〔,宋亡不仕,,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XX在南宋时称临安,〔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XXXX,,,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
1.,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给它们起个名字.
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四、研读,合作探究,知内涵
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潮"上,立足点在"观""观潮"的?
颐和园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XX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